医保改革、药品降价……这是2018年涉及民生健康的利好,亦是值得市民“津津乐道”的“大红包”;权健等保健品违法乱象丛生、民营体检被爆不合规……这也是2018年让人气愤的现象,并且直接威胁到市民的健康利益。


  2018年,我国到底发生了哪些与健康相关的标志性事件?对此,南都记者梳理出去年健康行业中的“关键词”,列出了如下七件与你我相关的“健康大事”。


  关键词


  统


  国家医保局组建,医保资金使用更为合理


  在刚过去的2018年中,与市民就医息息相关的大事,莫过于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其中去年3月新成立的国家医保局就是医保改革的重要一环。


  而随着国家医保局的成立,医保支付、药品定价以及医保招标等相关项目,得以统一进行统筹。


  国家医保局组建后,降药费、护医保资金的政策也“马不停蹄”地推进中。如2018年10月该局就主导完成17种抗癌药价格谈判并纳入医保;同年12月,国家医保局主导“4+7”城市试点带量采购竞价结果出炉,以带量采购的形式降低药价;同样在去年年底,为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行为,国家医保局开展长期打击骗保的专项行动。


  点评:医保资金不合理支付、医保制度管理“九龙治水”、各种“好药”“必需药”没有医保兜底……这是以前医保资金存在的乱象,但是医保局诞生和医保制度的革新,意味着曾经分散的权力得到规整与梳理,各项与医保民生的政策将减少沟通成本和推进障碍。


  接下来的2019年,如何合理运用医保资金,尤其是各地医保目录中的“安全无效药”和辅助用药剔除出局,将会成为国家医保局的一大考验。


  关键词


  降


  “天价”抗癌药大幅降价,“药神”式悲剧作古


  2018年,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引发社会各界的讨论,“自费”、“价格高”……这是人们对抗癌药的认知标签,而让这些抗癌药从“天价”降低到“实惠”也是社会各界的愿望。


  当然,这一愿望在去年亦得到实现。


  去年5月1日,我国相关部门宣布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类药品进口关税降至零。而影响更为深远的,则是去年10月完成的17种常用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的价格谈判,这17种抗癌药平均降幅达56 .7%,这些药物在去年11月底以医保乙类药标准进行报销。


  点评:随着抗癌药大幅降价并有医保兜底,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将迎来生存的希望,而且降价还带来连锁效应,如去年在国内上市的抗癌神药“PD - 1单抗”,生产企业均定出了全球最低价来保障药物可及性,2019年,我国新上市药品定低价可能为未来趋势,当然,“药神陆勇”这样的悲剧英雄也将成为“过去式”。


  关键词


  同


  新药上市审批提速,用药将“全球同步”


  除 降 价 外 ,新 药 审 批 提 速 是2018年出现的新现象。


  自2017年我国加入ICH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后,加快境外新药上市亦被提上日程,而在去年,为了让群众早日用上境外上市新药,从去年4月开始,我国已经将部分严重危及生命疾病的境外新药纳入了优先审评通道,并有望提前两年时间进入中国市场。


  去年10月,国家药监局与国家卫健委组织起草了《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审评审批工作程序》,对用于治疗罕见病的药品、严重危及生命疾病,且尚无有效治疗或预防手段的药品;以及用于防治严重危及生命疾病,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品建立专门通道进行审批。


  得益于此,包括多个跨国药企原本计划近两年才能入华的新药迅速在中国获批,预防宫颈癌的九价HPV疫苗从提出上市申请、到完成技术审评再到有条件获批上市,前后共计只花了8天时间;另外同样受益的还有国内创新药企,例如本土创新药PD-1单抗,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亦被获批上市。


  点评:相比过去“短则三年,长则十年”才能用上国外新药,新药快速获批上市无疑是解决患者的治疗所需,从2019年起,新药快速上市将成为常态化,当然后续对药物安全性的监管评定,以及价格等方面,将会成为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修


  多药品修改说明书,儿童用药安全得到保护


  用药安全是历年来关注的重点问题,在2018年围绕用药安全而被勒令修订说明书的情况成了“常态”。


  据 南 都 记 者 不 完 全 统 计 ,从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40多则药品说明书修订通知,涉及100多种药物说明书被修订。其中,在南都记者独家揭开多个儿童药涉嫌“外禁内用”问题后,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已有19种药物被明确儿童(包括婴幼儿)禁止使用或慎用。


  此前药物专业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部分药物被修订说明书且增加儿童慎用或禁用,原因在于这类药物在相关人群中的安全性存疑,且已经存在一定案例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点评:“外禁内用”、“成人药减量使用”,这是此前儿童用药方面存在的现象和安全隐患,修订说明书无疑是从用药路径上保护了儿童用药安全,不过儿童专用药少系历年来待解问题,如何填补药物稀缺将可能为今年重点探讨问题。


  关键词


  肃


  权健“沦陷”折射保健品乱象丛生


  随着2018年12月底权健“百亿保健帝国”事件发生后,保健品领域的乱象再度被各界关注,虽然2018年全国保健品违法数目尚未统计出台,但在2017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就查处了食品、保健食品的生产经营单位87万家,查处违法案件1.2万余件,涉案金额3.6亿元,罚没金额1.8亿元;另外此前媒体披露,2018年,全国公安机关发布共破获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诈骗犯罪案件3000余起。


  不过在相关部门的严格查处下,去年保健品市场仍然是“不太平”,从此前无限极产品疑似导致消费者肝损伤、到公安部破获“保健品当成天价抗癌药卖”大案、再到近期权健集团涉嫌传销、保健产品夸大宣传等,保健品依然“乱象丛生”。


  点评:作为“解决亚健康”需求的保健品,由于诞生“成谜”、营销手法“粗野”等因素,一度被贴上“假冒伪劣”的标签,2019年如何整顿这一市场,这是留给监管部门的一大考验。


  关键词


  改


  民营体检行业“野蛮生长”有待解决


  在2018年遭遇非议的,还有民营体检行业。


  去年7月,因出现恶性肿瘤漏诊,民营体检“巨头”美年大健康被消费者曝光并遭遇危机,而经过相关部门查证后,该机构旗下的体检门店存在违规开展放射诊疗、医生无证上岗等问题,并被要求整改。


  而在去年12月,另一民营体检“巨头”爱康国宾“掌门人”张黎刚更是自爆“体检行业家丑”,发表行业内机构“抽血都不做就出结果”、“不正规公司多”等“惊人”言论,但随后爱康国宾在上海一门店被爆出“体检报告与实际症状不符”的消息。


  点评:依照券商研究报告,2020年我国民营体检市场具备500亿至700亿元的市场空间。但是,在庞大的市场空间下,体检行业中“野蛮生长”、“不合规”等情况仍需要重视,随着问题凸显,2019年民营体检乱象或迎来整顿。


  关键词


  罚


  运动健康加速触网,非法吸储需当心


  2018年,本报率先报道的广州“健康猫非法集资”案引起各界关注和讨论。


  据南都记者去年8月报道,运动A PP“健康猫”以“私教高额补贴”“鼓励私教刷课”等形式,吸收“健身私教”资金,但从去年5月开始,该APP就出现本金提现困难的现象,据南都记者调查了解,该APP运营方存在“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


  后来在多方关注下,去年8月底,根据群众举报和公安机关调查,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依法对“健康猫”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进行立案侦查,抓获该公司法人杨某等9名犯罪嫌疑人,并且在去年10月1日正式对前述9名犯罪嫌疑人进行批捕。


  点评:即使背景吹得多么“天花乱坠”,但“天上不会掉馅饼”,利用“健康”“运动”名义实行非法吸储,既伤及无辜市民,也让健康行业蒙上阴影,但愿“健康猫”仅是个案,愿2019年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


  统筹:马建忠 采写:南都记者 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