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起,居住证、生育险……在沈阳任意社区就能办
7月1日起,居民可在全市任意一个社区办理社区居住证明、申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生育保险待遇申领等115项事项,办事时限平均可缩短一半以上……
6月29日,在沈阳市社区便民服务事项“全市通办”新闻发布会上,市民政局副局长尹玉砖介绍了沈阳全面实施“全市通办”的相关情况。
115项便民服务事项
纳入“全市通办”
据介绍,经过一年多的试点运行,社区便民服务事项“全市通办”服务管理平台将于7月1日在全市社区正式推行。届时,打破居住地和户籍地限制,居民群众在全市任意一个社区均能申请办理服务事项。
目前,“全市通办”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了与社会救助、就业创业、住房保障、医保等8个业务系统和网上信访受理中心的对接,涉及多部门的115项便民服务事项纳入“全市通办”事项范畴。该平台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索引项办理服务事项、受理居民诉求,相关数据信息实时同步到居民个人事项信息库,生成数据全部汇入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平台通过统一社区入口提供无差别受理服务,通过跨地域、跨系统、跨业务、跨部门的信息交换共享,实现了居民信息的“一次认证,多点互联”。
居民办事
省时省事省心省力
平台上线后,群众办事将更加省时、省事、省心、省力。“通过压缩流程、减少环节、简化手续,‘全市通办’让居民办事时限平均缩短50%以上,比如,申请办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原来的审批办理时间需要30个工作日,今后只需要3个工作日。”尹玉砖介绍,平台可将办事群众身份信息精准录入并自动识别,相关要件可重复使用、可资源共享。全市社区全面实行“信息化平台+全科社工”,使“多口式”受理变成“一口式”受理,居民群众在社区综合受理窗口即可完成所有事项,免去到处问、到处找的麻烦。
助推打造
“互联网+社区”服务体系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全市通办”平台功能将逐步完善,拓展手机APP客户端功能,将“全市通办”再升级为“全程网办”,实现居民办事足不出户,最终实现居民办事全程“电子化”。同时,整合各部门建设和部署在社区的业务应用系统和服务终端,2021年1月1日起,社区原则上不再受理不支持“通办”的事项。
沈阳将建立社区网格基础数据库和多维度、立体化社区居民信息池,对社区的人、地、物、事、情等社区基本信息进行动态管理,为社区减负和居民自治提供信息化支撑。此外,全市还将深度融合“全市通办”服务和基层治理服务,共同构建兼具兼容性、主动性和扩展性的“社区云”信息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便利化、基层治理智能化,持续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来源:沈阳日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