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延伸医保服务的触角,东营市东营区继续“前移”医保经办服务窗口,从服务规范化、便民化和人性化等多方面入手,在基层医保经办服务上做好“加减乘除”法,为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一、完善“1+N”,在构建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上勤做“加法”


  东营区以“规范落实年行动”为契机,以医保服务站(点)提质增效为抓手,在构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上持续做“加法”。坚持以1个区级医保服务大厅为核心,依托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医保服务站,村(社区)、企业、高校、定点医疗机构设立医保服务点。目前全区建成160家基层医保服务站(点),覆盖东营区牛庄镇、六户镇等8个周边镇(街),惠及群众约26万人,完善了“1+N”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医保经办服务格局,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医保服务阵地。


  二、深化高效便捷医保,在经办服务上巧做“减法”


  简化手工报销流程,制定《东营区医药费手工报销流程》,召开手工报销调度会议,联动实现费用“应联尽联”,压缩手工报销时限至10个工作日。简化参保手续,全面推开新生儿“落地参保”,从5月份至今,东营区919名新生儿落地参保享受待遇。减少跑腿次数,拓宽高频事项办理途径。依托爱山东“视频办”模块,实现在线办理30项高频医保业务,“云坐席”实现一对一解答,零跑腿办理。量上做减法、质上有提升,精减服务站(点)数量,取缔挂牌不服务、服务“开小差”等不合格服务站(点)。制定服务站点监督管理办法,利用现场调研、政策培训双结合方式,督导提升服务站点经办质量。


  三、延伸服务模式,在医保经办服务效能上善用“乘法”


  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在门诊慢性病医保延伸服务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可以下沉的高频医保办理事项,印发《东营区医保服务站(点)经办服务办事指南》,将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城乡居民参保信息变更登记、异地就医备案等9大类18项经办服务事项下沉到医保服务站(点)承办,构建起诊疗、结算、报销、经办一站式的“15分钟医疗服务圈”,便民惠民效果明显。服务站点做“乘法”,“乘”出宣传“新号角”。为进一步加大医保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受益面,做好政策宣传的延伸。东营区建立三级医保政策专业化宣讲队伍,区级选派业务骨干组成巡回宣讲团,定期宣讲医保政策信息,突出宣传重点,回应热点关切。强化镇(街道)、村(社区)、医药机构等不同类别服务站点参与,发动各站点经办人员组成“医保宣传小组”,做好“家门口”医保政策宣传。每周开设医保大讲堂,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式加强主阵地培训,打造专业化宣传团队。


  四、加强医保基金内部监督体系,在短板问题上做“除法”


  坚持“刀刃向内”,筑牢医保经办管理“安全墙”。成立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小组,定期对各科室进行内部自查自纠指导,深入查找经办风险点,编制《东营区医保中心内部控制规范》,规范业务操作,明确风险等级和防范措施,提高服务效率,强化行风建设,促进作风转变,“除”掉作风陋习。持续发力严把基金防线,多措并举丰富监管手段。强化医保内控子系统运用,形成“事前有防范”。安排专人负责内控子系统的全过程调度、推进,排查处理死亡人员未终止参保、死后享受医疗待遇、死后个账注入、重复参保等疑点信息1208条,及时有效控制不合理业务发生,提高经办人员操作规范性,从而确保参保人的基本医保权益。开展住院业务病历评审,形成“事中有把关”。对本地、异地住院费用按照5%的比例抽取评审样本881例,协调18名专家历时3天集中进行了评审,对存在的不合理、不规范的病例等问题进行审核处理。稳步推进智能监管子系统应用,形成“事后有监管”。运用监管子系统,实现双向反馈机制,及时发现疑点并反馈至医疗机构,对于发生的不合理费用在月底结算中进行扣除。


  来源:东营市医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