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构建三个服务圈 铜山区全力打造医保经办新样板
中国江苏网讯 6月11日,家住徐州市铜山区国基逸境小区的刘女士在区综合服务大厅医保窗口为家人办理了辅助器具登记审批手续,“以前,只能在固定窗口办,现在四个窗口同时办理,十几分钟就办好了,感觉效率更高了。”
刘女士口中所说的变化,源于铜山区医保局实施“综合柜员制”的新改革。
“以前,特别是年底前,来办理参保停保或断保续保的市民特别多,这一事项原先只能一个窗口办理。大家如果扎堆来,办理起来就会比较慢,常常会出现其它窗口没有业务办理,而一个窗口却排满人,要等很长时间。”铜山区城乡居民医保科科长张超告诉记者。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铜山区医保局针对群众反映的医保事项办理效率问题,把打造15分钟医保经办服务圈当成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来抓,成为了领导小组,大力推行流程再造的一系列改革,让老百姓办理医保相关事宜更快捷、更方便。
为了加强对窗口的管理,铜山区医保局在其它科室合并的同时,增设综合业务科,对全体前台服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把原来只能办理单一业务的业务人员全部培养成为全科型人才。
综合柜台制的实施,使铜山区医保服务窗口如今实现了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参保信息变更、异地就医备案等17个事项在前台“一窗式”办理,老人、困难等特殊人群办理时长不超过15分钟。实现医保业务通收通办,节省参保群众办理业务等待时间,解决了群众“多头办理”、重复排队等候的问题。
15分种医保经办,不仅是对城区市民而言,未来这一承诺,也将向镇村延伸。据铜山区医保局副局长宋雪峰介绍,今年年底前,铜山区将在构建“三级经办体系”,从基层平台、经办事项、智能互联等关键环节入手,积极探索基层医保平台建设,健全完善医保经办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真正把“15分钟医保经办服务圈”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年底前将完成汉王、棠张两个镇级医保经办示范点建设。“未来,镇和村将成立医保服务站,可以办理医保咨询事宜,以及简易医保业务,目前,在区综合服务大厅医保窗口办理的简易医保业务大约占业务总量的一半以上,以后这些事务在村便民服务大厅就可以完成办理,省却了村民跑路的大量时间。”宋雪峰说。
除了15分钟医保经办服务圈,铜山区还努力打造15分钟便民购药服务圈、15分钟智慧医疗服务圈。
“区医保局成立前,铜山区内定点药店只有31家,其中市区5家,县区26家,铜山区的职工去药店刷卡买药,别说15分钟,有时候得个把钟头。”张超告诉记者,为此,铜山区对定点药店网点进行科学布置,并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创“一个电话、两次上传”就可成为医保定点药店的不见面办理准入新模式。截至4月底,在全区范围内开通定点零售药店101家,覆盖全区各乡镇和主城区。同时,对定点药店实行ABC分级管理,明确A、B、C级药店申请条件,建立以服务项目按类区分、医保费用分类结算、布局合理、公平竞争、择优选择为原则的动态管理机制。目前全区有A类药店7家、B类药店25家、C类药店69家。
购药15分钟,就医也只需15分钟。
铜山城区就医方便,但对农村的村民来说,15分钟就能得到诊疗,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为了让农村居民也能纳入到15分钟智慧医疗服务圈,铜山区建立覆盖全区20个镇(街道)、335个村两级卫生体系,进一步拓展镇级中心卫生院功能,打造标准化卫生室。
不光就医方便了,诊疗的水平,随着15分钟智慧医疗服务圈的扩面,也在乡村层面有了大幅的提升。铜山区成立了以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为龙头的医联体和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通过业务培训、定期坐诊、远程医疗服务等方式积极推进二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医疗集团和基层医院的医保支付给予政策倾斜,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2021年1-5月份大彭卫生院和第一人民医院双向转诊,上转47人次,下转12人次。今年4月,一位杨姓病人,经诊断为脑梗死,至总院神经内科治疗,病情好转后下转至大彭分院康复,后再次上转至总院做后续治疗,双向转诊预计可为其节省费用1万元左右。
此外,铜山区还通过改造HIS系统和签约服务管理系统,与上级医院建立信息化双向转诊通道,建立面向公众的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了B超、X光机、心电、检验、全科医师随访包等设备与市区影像、心电等远程诊断中心和市电子健康档案平台联网共享。今年1-5月铜山区中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就开展远程会诊21次。
“下一步,铜山医保局将以构建三个‘15分钟服务圈’建设为契机,创新医保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打造苏北医保经办新样板,逐步提升群众办理医保事项的体验感、幸福感和获得感。”铜山区医保局局长吴超说。(记者 张扬 通讯员 李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