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从10元涨到700元,能为老百姓带来什么?
医保财政补贴与个人缴纳的医保费用共同组成了就医的医保“基金池”。从宏观上说,财政补助主要用于增强医保基金的支付能力,确保基本医保制度能够可持续地运行,满足参保人员的合理医疗需求。而且这些资金覆盖门诊费用、住院费用以及大病医疗费用等,能减轻参保人员的经济负担。
有业内人士认为,每年医保补助多与少,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财政收入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医疗水平不断上升,医保补助也在不断上涨。财政补助能更好地确保所有参保人员,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能够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通过财政补助,政府可以调整医保政策的覆盖范围和报销比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人群的需求。
No.4 每年增长的居民医保费用在哪里?
随着医保改革不断推进,居民医保待遇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至2024年,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从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不低于400元,而每年增长的医保费全部都用于提高参保居民医保待遇。
一是用于扩大参保居民的医保目录报销范围。2003年“新农合”建立初期,能报销的药品只有300余种,治疗癌症、罕见病等的用药几乎不能报销,罹患大病的患者治疗手段非常有限。而目前,我国医保药品目录药品总数增至3159种,肿瘤、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得到提升。
二是用于提高报销比例。正如上文所述,2003年,“新农合”制度建立之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普遍在30%-40%左右,群众自付比例较高,就医负担重。而目前,我国居民医保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已经维持在70%左右,大大减轻了居民看病负担。
三是用于支持先进诊疗技术。彩超、CT、核磁共振等高新设备迅速普及,无痛手术、微创手术等过去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诊疗技术日益普及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广大参保患者享受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是用于提升异地就医便捷度。跨省异地长期居住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的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后,可以享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目前,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已开通异地就医备案办理功能,参保群众可以在全国近10万家定点医疗机构享受跨省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服务。
“总之,基本医保的作用就是防范和化解参保人的医疗费用风险。政府财政补助金额逐步提高,居民医保基金池不断扩容,对参加居民医保的人员来说只有利好。”医保局相关负责人指出。
监审 | 宋锦峰
来源 | 农视网综合国家医保局、中国医疗保险、人民网等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