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框架与制度保障

  1. 医保政策支持湖州市将“两慢病”纳入基本医保门诊慢病保障范围,城乡居民医保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报销比例不低于60%。2024年进一步调整慢性病种范围,将高血压、糖尿病等8类疾病列为慢性病种,享受门诊待遇,且政策范围内剩余费用可纳入大病保险累计报销范围。此外,原属于慢病的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4类病种调整为特殊病种,待遇升级为门特标准,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
  2. 医共体建设与分级诊疗自2017年起,湖州率先探索县域医共体模式,2019年实现市域全覆盖,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2020年成为全省唯一全域推进“两慢病”全周期健康管理的地市,通过医共体整合资源,基层就诊率提升至82.52%。家庭医生团队与二级医院专科医生协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通过转诊机制优化患者管理。

二、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创新

  1. 信息化平台应用湖州依托“健康大脑+体系”省级试点,构建了覆盖全市的数字化慢病管理体系,包括“云会诊”“云药房”等服务,实现远程诊疗和药品配送。2023年,湖州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四,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实现医共体全覆盖,健康画像监测覆盖37.7万名“两慢病”患者,完整画像率达100%。
  2. 家庭医生与签约服务全市组建847个家庭医生团队,优先签约“两慢病”患者,提供全周期健康管理,包括定期随访、生活方式干预、中医“治未病”调理等。2023年数据显示,“两慢病”规范管理率、血压血糖控制率等指标稳步提升。

三、成效与目标达成

  1. 基层服务能力提升通过分级诊疗,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就诊率从改革前的不足50%提升至82.52%,二级以上医院门诊占比下降,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显著降低67。
  2. 医保与医疗协同医保支付政策向基层倾斜,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形成“医防融合”机制。例如,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费用通过门特政策报销,进一步减轻经济负担。

四、未来方向

  湖州计划深化数字化改革,拓展“浙里办”健康应用场景,优化跨区域结算服务,并加强慢病管理的全周期数据共享与智慧服务,推动“信息化、数字化、数智化”三化融合。


  综上,湖州市通过制度设计、技术赋能和基层服务强化,构建了覆盖“预防—诊疗—管理”全链条的“两慢病”防控体系,成为全国慢病管理的标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