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30 06:20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王雨红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异地工作生活。有为了梦想到异乡打拼的年轻人,也有为了和子女团聚而长别家乡的老人……


  工作生活在外,总会遇上身体不适,每到此时,去医院看病就成了件麻烦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小编从嘉兴市社保局了解到,9月28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上海签订合作协议,宣布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正式开通,再也不用为了报销来回奔波了。


  首批纳入结算范围的包括上海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瑞金医院等“大院名院”在内的“三省一市”医院近40家,其中上海15家、嘉兴市4家,分别为市一院、市二院、市中医院和嘉善第一人民医院。


  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结算第一批试点地区名单


  结算开通后,嘉兴市本级和嘉善县的参保人员办理好备案手续后,在上海上述医院可直接刷卡结算门诊医疗费用,这也标志着继去年实现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后,嘉兴与上海医保实时结算“一卡通”已全面实现。


  那么,异地就医门诊医疗费用结算究竟该怎么办?小编带你了解有关“异地就医结算”那些事儿。


  异地就医结算有哪些好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过去参保人员异地就医需自己先垫付,再回参保地报销。报销周期长,垫付压力大,个人负担重,往返奔波累。


  现在医保支付费用,由医保与医院直接结算,只需支付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即可,省时省力。


  哪些人群能从中受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用人单位派驻外省工作的人员,比如有一些驻外省的办事处,这些员工长期在外省工作。


  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外省居住生活的人员,比如到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随子女居住,帮助带孩子的老年人。


  异地安置退休人员:退休后在外省安居并迁入户籍的人员,比如回原籍居住的退休人员,退休前在工作地参保,现在退休回原籍居住了。


  异地转诊人员:因当地医疗机构诊断不了或者可以诊断,但是治疗水平有限,需要到外省就医的患者。


  异地结算程序该怎么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先备案:先在参保地的经办机构备案(注:备案后两年内有效)


  选定点:选择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上海转院15家,异地安置22家)


  持卡就医:带上全国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卡就医


  如何办理备案?


  备案地点:各参保地的经办机构。


  备案方式:参保人按参保地经办机构的规定,去指定场所或其他指定方式进行备案。


  备案原因:是异地安置或异地长期居住、常驻工作、还是转诊转院等;就医地点,填写你需要去看病的地方。


  跨省异地门诊医保待遇怎样计算?


  按国家统一政策,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医疗费用凭本人社会保障卡直接结算,待遇标准按照“就医地目录、参保地待遇”享受。


  就医地目录包括基本医疗保险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的标准;


  参保地待遇是指执行参保地的起付线、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