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公立医院物价管理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医疗服务项目复杂多样,价格调整需兼顾技术价值、成本补偿与患者负担;另一方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医院成本核算和收费合规性提出更高要求。同时,部分医院存在物价管理制度不完善、部门协同不足、信息化支撑薄弱等问题,易导致重复收费、分解收费等违规风险,影响医保基金安全与医院社会声誉。


  为此,由中国抗癌协会医保价格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食药质量促进会三医高质量发展分会支持,天津市医保专委会承办的2025年首期“全国医院医保价格质量管理月度线上分享会”,于2月15日顺利开播。会议邀请到了天津大学中心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医保物价办主任周玲玲、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医保物价办主任李荷进行观点分享,由天津市人民医院(南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医保价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凤昆主持答疑解惑。


  会前,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医保科科长,同时也是中国抗癌协会医保价格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骆慧云,作为会议特邀嘉宾进行了致辞。骆副主委表示,后续分享会将邀请医保行业的专家进行分享,以每月一期的形式为全国的医保人传经送宝。通过线上直播模式,希望与全国医保同仁交流经验,碰撞思想。携手共进为医保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共同书写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随后,周玲玲主任作为第一位分享者,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公立医院主动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初探》研究分析。从医院介绍、医院管理面临的压力和困惑、三医协同寻求发展、从为治疗买单到为健康买单为主的四个方面展开讲解。


  重点分析了天津大学中心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在面临医保基金总额限制导致的点值持续下降的压力,医院通过多维度协同管理,逐步实现费用结构调整与运营效率提升。核心策略与成效如下:


  1.费用控制与结构优化


  • 药品与耗材管理:联合药剂科、设备物资处,基于DRG数据动态调整用药目录,重点管控高值耗材。
  • 缩短平均住院日:推行日间手术、预住院模式,平均住院日下降。

      2.加强清单质控,规范诊疗行为


  • 建立医保结算清单质控平台,通过红黄绿颜色标识辅助临床快速确认,确保清单上传合规性。
  • 主诊医生负责制与临床路径结合,提升诊疗规范性与效率。

      3.持续进行医保院长质量查房


      结合DRG数据,分析科室费用结构与全市均值差异,针对性指导临床优化。


      成效: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门诊住院次均费用有显著增幅,住院次均费下降,实现扭亏为盈。


      最后,周主任提到DRG不仅是医保付费方式,更重要的还是医院质量管理和评估的重要工具。医保改革是新医改的驱动力,医保协同医疗、医药为民众提供疾病预防、治疗、康复责任,从民众健康中获益而不仅是从治疗中获益!


      紧接着,李荷主任为线上同仁带来了以《深化业财融合,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主题的实践分享。以下是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的具体做法:


      1.物价管理主线:规范与创新并重


      药品与耗材精细化管理


  • 智能审核系统嵌入医保规则,实现事前提醒(如药品限定症)、事中监控与事后分析,减少违规拒付。
  • SPD管理模式取消二级库,低值耗材按“红绿灯”分类管理,试点科室半年节省成本超百万元。

      诊疗项目标准化


      以“标化医嘱”为抓手,规范全院医嘱流程,清理僵尸医嘱,减少重复收费。


      推动新技术收费项目(如中医定向药透治疗),提升收入含金量。


      2. 政策对标与创新探索


      对接国考指标:结合中医特色,优化中药饮片与诊疗项目收费结构,助力国考指标达标。


      拓展多元化收入:申报自主定价项目、探索特需服务与商保融合,增加医院收入来源。


      3. 监管与协作机制


      行政MDT模式:联合医务、设备、行风等多部门,规范设备采购与收费流程,避免管理漏洞。


      强化信息化建设:通过智能系统减轻临床负担,同时提升收费合规性。


      最后,李主任强调随着医保基金监管力度的加强,物价管理工作凸显重要价值,如何做好物价管理工作,是物价人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在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方面,她提出“融合”的重要性。三医联动下,医院与医院之前需要发挥各自优势,协作共赢;医院内部更要团结合作,规范诊疗,为实现医疗水平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听完两位医保主任的精彩分享后,杨凤昆主任对本期的内容进行了点评与总结。杨主任表示在应对医保支付改革挑战时,医院应该利用数据驱动,共享DRG/DIP数据至临床与职能部门,指导个性化运营策略;探索商保补充、医养结合等模式,突破医保总额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