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2月21日讯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 感染性疾病是儿童各年龄段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和医保压力的主要问题。各种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以及寄生虫等均可导致儿童感染以及感染后免疫损伤。由于不能及时明确是哪一种或几种病原体感染,绝大多数儿科临床医生只能采用“经验性”、“主观性”治疗,这样不仅可能发生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甚至误诊误治等风险,而且可能伴随着是家庭经济负担和医保压力的增加。为此,烟台毓璜顶医院儿内科与检验中心分子生物学检验科密切合作,开展了多种儿童常见病原体核酸检测项目,能够尽早明确病原,在病原指导下实施精准防治管理策略,尤其是具有一定传染性的病原微生物,能够及时实施消毒、隔离等标准防控措施。具体应用可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季节性流行性呼吸道病原体的早明确、早治疗、早防控


  今年入冬以来,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但部分患儿经过抗肺炎支原体治疗,病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根据“经验”可能发生重症肺炎,给患儿行X线或CT检查结果并非预期,只能反复更换甚至升级抗菌药物,不仅增加患儿痛苦而且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我们及时对患儿行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发现这些患儿是被乙型流感感染,结合该病毒的流行季节特点,很快将病原体锁定,给予抗流感治疗和有效传染防控,患儿病情很快得到控制。由于我们及时发现并锁定乙型流感病毒并实施有效防控,很大程度降低了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辛毅(左一)和他的医疗团队讨论患者病情


  正确防治各种散发的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导致的迁延性感染


  近年来,百日咳、衣原体这些容易隐性感染婴幼儿的病原体在全球均有地域性流行现象,其传染源多是无症状病原体携带的家长或密切接触的监护人。感染这类病原体的婴幼儿常表现为长期的痉挛性咳嗽、尤其是夜间发作频繁,可严重干扰家长和患儿的正常作息时间,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对家长尤其是哺乳期母亲情绪和心理造成很大程度的焦虑性伤害! 这类患儿临床医生往往经验性诊断为迁延性支气管炎或肺炎,给予长期的抗菌药物治疗,疗效并不理想,原因是此类病原多同时存在监护人员的隐性感染,仅仅治疗患儿并未阻断病原传播链,若不能明确病原,家长尤其是哺乳期母亲不容易接受药物治疗。我们对这部分患儿行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能够及时发现百日咳、衣原体及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等病原,不仅对患儿实施有效治疗,同时对所有密切接触患儿的监护人实施治疗,可快速控制病情,缓解家长紧张、焦虑情绪,获得更多的是社会效益。


  分子生物学检验科日常工作会议


  常见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优化管理


  病毒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这类病毒感染无特效药物,需正确的支持对症治疗,病程呈自限经过,一般不需要应用抗菌药物以及反复影像学检查。若没有明确的病原指导,往往病程3-5天多数家长和医生会给予抗菌药物甚至要求影像学检查,这就无形中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和家庭经济负担。我们通过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明确病原后,指导家长正确合理护理以及退热、止咳等对症治疗,大部分患儿可自行痊愈。


  “常见病”之所以常见,就是因为其发病频率高、感染儿童范围广,尤其是3-5岁幼儿,每年可能发生数次社区获得性上呼吸道或/和胃肠道感染,一直以来都是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和医保压力的主要因素,若再以“经验性”诊治为主,势必存在过度诊疗和反复X线暴露的风险,同时加重“工薪阶层”家庭的经济负担。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指导下的病原精准诊治方式,无疑是给临床医生吃了“定心丸”,能够有的放矢、轻重有别、合理宣教、个体化施治。因此,常见病并非可以轻描淡写、主观管理,更应着手于精准化、标准化,建议广大家长和医务人员加强病原核酸检测技术的认知,能够从细节入手,在减少患儿不必要痛苦同时,降低过度诊疗、降低家庭及社区内的传播、降低家庭经济负担及医保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