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缴费该不该降?代表建议“一老一小”减免,家庭一年省2000元
今年两会,37岁的全国人大代表郑望春带着一份“接地气”的建议上了热搜——他提出降低城乡居民医保缴费标准,尤其要给60岁以上老人和12岁以下儿童“开绿灯”,普通家庭每23年调整一次缴费额度。这一建议瞬间引发热议,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担心“医保基金扛不住”。
郑望春是谁?他的建议从何而来?
郑望春是四川汉源县古路村的村支书,202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他走访了村里200多户家庭,发现一个扎心现象:医保缴费年年涨,农民伯伯直摇头。比如2024年,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涨到400元,比前一年多了20元。看似不多,但一个五口之家一年要交2000元,对农村家庭来说,相当于一个月的收入。
更揪心的是老年人。村里许多老人每月养老金只有一两百元,连医保费都交不起,甚至有人直接断缴。郑望春说:“医保本来是救命钱,结果成了负担,这不该啊!”
缴费上涨的背后:农民的钱包扛不住了
过去五年,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减少了4429万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缴费压力大。和职工医保不同,城乡居民医保是“一刀切”缴费,收入低了也得照交400元。而农村家庭收入不稳定,遇到天灾或疾病,这笔钱可能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基层干部也头疼。湖南岳阳某村甚至发通知:不交医保,村委会不盖章、不给困难补助。广州等大城市去年也罕见地延期征缴,可见完成率有多低。
郑望春的“药方”:给老人孩子减负,动态调整缴费
郑望春的建议很具体:
1.“一老一小”优惠:60岁以上老人、12岁以下儿童少交或免交;
2.动态调整:普通家庭每23年调一次缴费额度,避免“突涨猛涨”;
3.扩大报销范围:把更多药物、检查费纳入医保,减轻看病压力。
类似的声音还有政协委员甘华田的建议:90岁以上老人全额免缴,80岁以上减免部分,用年龄段差异化缴费。
2025年财政补助提高,个人缴费未定
目前,2025年居民医保的财政补助已确定提高(2024年为每人补贴670元),但个人缴费标准尚未敲定。一些地区已对特困户、低保户等群体实施资助政策,比如特困人员全额免缴,返贫人口只需交80元。若郑望春的建议被采纳,更多家庭将直接受益。以五口之家为例,若老人和孩子减免,一年能省下近千元。
有人担心,降低缴费会导致医保基金“缩水”。2024年医保缴费每人涨20元,全国增收192.6亿元。如果断缴人数超过4815万,这笔增收就会被抵消。此外,老龄化加剧、医疗成本上升,医保基金本就压力山大。若再降低缴费,会不会影响报销比例?
还有观点认为,“减免”不能一刀切。比如东部发达地区财政充裕,可能轻松覆盖减免;但西部欠发达地区若盲目跟风,可能加剧基层财政负担。
郑望春的建议戳中了老百姓的痛点,但医保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惠民,也要算清长远账:是“多收钱少人参保”好,还是“少收钱多人参保”更可持续?
或许,答案藏在数据里——过去五年,参保人数减少超4000万,已敲响警钟。与其“硬收”,不如用更灵活的缴费政策留住参保人,让医保真正成为“安全网”,而不是“负担网”。
欢迎留言讨论:你觉得医保缴费该降吗?老人孩子该优先减免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