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三甲医院大爆发!临平能力挽狂澜吗?
从2024年开始,杭州各区三甲医院可谓迎来“史无前例”的爆发式增长,利好频传。
据统计,过去一年多,医疗领域重大项目投资完成达45亿元,新增和升级扩建三甲医院数量多达8家,新增床位3000余张。
全市三甲医院总数也从25家,一举突破30家。2025年杭州还要简快脚步建设15所医院。
拱墅区和上城区最猛。拱墅有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二期,共20万方,接近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约21.4万方),有浙江省肿瘤医院重离子医学中心,耗资12亿元,近日正式启用,还有杭师大附属医院新建门诊医疗综合楼等4个新开工项目。
上城区有杭州市一医院城东新院区项目,超31万方,床位数1200张,还有市中医院丁桥院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丁桥富春医院等。
滨江和余杭作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高地,“老天追着喂饭吃”。滨江浦沿的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三甲)迁建工程开工。
余杭仁和的余杭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有望迎来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省中山医院 )进驻,也是个三甲。
萧山和钱塘也是“当仁不让”。萧山官宣加快建设浙二萧山院区“超级总部”,钱塘扩建市红十字会医院钱塘院区二期,约6万方,总床位达1050张。
就连富阳、临安和桐庐也没闲着。富阳今年投用省中医院富阳院区(一期),临安大概率引进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都是三甲。还有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迁建......
01
认清事实,积极进取
然而,临平区在这一波医疗资源扩张中,虽引进了三甲医院市三医院,但仅有一个,仍难以满足150万人口对高端医疗资源的迫切需求。
据《杭州市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临平区每千人床位数仅为4.5张,低于杭州市平均水平的6.2张,供需矛盾突出。
为此,在取得初步胜利的基础上,希望临平还能再引进1-2家三甲医院,并推动现有医院尽快升级,以弥补医疗资源的紧张。
02
三甲医院:临平值得拥有更多
首先,这是民生需要。分区后,临平在高端医疗资源方面的发展滞缓。现有或在建三甲医院数量,临平区的仅为1家,而余杭区则有4家,萧山区更是达到5家。
这种不均衡导致就医时面临“跨区就医”的困境,增加了时间和经济成本。
其次,这是吸引高端人才,助力产业发展的需要。
据《杭州市人才发展报告》显示,超70%的高端人才在选择定居城市时,将医疗资源作为重要考量因素之一。三甲医院的引进和升级,将提高临平区的宜居性,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定居、创业、科研,推动临平区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
以未科为例,拥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余杭院区等多家三甲医院,着实提升了板块对大量高科技企业和高端人才的吸引力。2024年,未科新增企业注册数同比增长25%,其中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占比达到15%。
前有上海张江科学城珠玉在前,依托多家三甲医院和科研机构,吸引了超过500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驻,年产值突破千亿元!
临平区若能引进更多三甲,预计将吸引更多医疗健康产业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三甲医院的引进和升级,还能够提升临平区的整体形象和未来发展信心,刺激楼市。
像省儿保滨江院区的建成,周边一些改善次新盘的房价在2024年不降反升,个别楼盘涨幅高达12%。临平区若能引进更多三甲医院,对于楼市一定会大有助益。
03
如何破局,力挽狂澜?
为了弥补三甲医院的紧张,一方面,临平智慧城的医疗用地可以积极、尽早引进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及省内发达医疗资源。
如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大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北京协和、浙江省肿瘤、杭州市一医院等等。
像华山医院在科研和临床技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其品牌效应强大,能够吸引高端人才和患者资源。
还有肿瘤治疗是临平区医疗资源的短板,引进浙江省肿瘤医院可以有效补充提优。
这几年浙江中医药大学也在发展扩张,杭州医学院也在升级“杭州医科大学”的发奋冲刺阶段,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合作院区扩建和医疗资源额合作的可能性。
再者,临平最好还要“两条腿走路”。除了开疆扩土,也要“自驱成长”,力争现有临平人民医院尽快升级三甲。
好在临平还算给力的,据《浙江省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三甲医院的评审要求包括床位数不少于800张、年门诊量不低于100万人次、科研项目数量不少于20项等。
目前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床位数已接近700张,年门诊量达到80万人次,距三甲医院标准仅一步之遥。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口碑不尽如人意。
此外,我们还可以寄希望于省市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2024年杭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萧山区医疗资源建设的若干政策》,像萧山,就明确在未来三年内投入50亿元用于萧山区三甲医院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萧山区医疗资源的快速发展。
临平区也可以积极争取类似的政策支持,此外还可以为合作医院提供优质土地资源,施行人才引进配套政策,为高端医疗人才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保障,还可以积极推动长三角医保政策互通,方便跨区就医,吸引医疗健康产业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等。
小步快走,医疗强区,时不我待!提高人才虹吸力,推动产业集群,杭州城东新中心还得加把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