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谈判药品“零差价”销售!如东医保开出12项民生减负清单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向医保服务优、信用等级高的村级卫生室授权居民医保“两病”门诊用药待遇,提供直接结算服务;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异地就医实施承诺备案制,实现参保地和备案地双向刷卡直接结算;长期照护保险服务全覆盖,“医保便民药店”“零差价”,“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到群众家门口……6月20日,如东县医疗保障局发布12项2022年度医保民生实事项目,一项项医保新举措,聚焦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开出一大波“民生减负”清单。
“买一支硼替佐米,从3766元降到1500元,买一盒来那度胺胶囊,从23141.79元降到3945.06元。搭上国家谈判药品的便车,一年少花5万元。”患血液恶性疾病的大豫镇丁家店村村民康某成为“畅通国家‘双通道’机制,医保便民药店零差价销售”的受益人。打通国家谈判药、集采药等在基层落地难的“最后一米”,如东县医疗保障局在乡镇(街道)遴选硬件条件较好、管理安全规范、服务优质的基层定点零售药店作为医保便民药店,通过协议授权等方式,向基层群众提供国家和省集采药品、国家谈判药品,实施“零差价”销售,让参保群众在家门口就可用上质优价宜的药品。仅国家谈判药品“零差价”销售一项,为患者减负1亿多元。
“护理员早上7点就到了我家,帮我丈夫量体温、测血压、刮胡子、洗头洗澡、按摩……”掘港街道洋岸村23组吴美军重度失能,抚理如东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护理员张冬云、管金花一进家门连续60多分钟的忙碌,完成8项护理服务,奔向下一家。
“她妈妈去世了,我体弱多病怎能照料她,幸好失能护理到家,帮了大忙。”新丰村25组51岁的妇女孙勇梅也是重度失能,与老父亲相依为命。“头发长了,今天为你理发。”管金花拿起披风遮挡毛发,张冬云从护理工具箱里掏出理发剪和梳子,娴熟地展示“头上功夫”。为了给护理服务对象理好发,她特地拜师学艺,还买了一辆电动汽车,风雨无阻地服务上门。“我们早上6点半从家里出发,一天跑8家,行程上百里。”张冬云说。
像张冬云这样的服务到家的护理人员,在如东就有300多人,让5030名失能群体享受特护。
不断提升长期照护保险服务绩效,全面实现重度、中度失能群体待遇享受全覆盖,持续打造长期照护保险“如东样板”,列入2022年度医保民生实事项目头版头条,今年如东拉网式排查符合失能标准的参保人,持续开展“一次不用跑”、“乡村行”等服务,确保失能群体待遇享受全覆盖。分层级开展初、中级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康复护理职业能力培训考核,有序推进“个性化服务”项目,满足不同失能等级群体的护理需要。开展“赋能幸福乡村”家庭照护千人培训活动,提升失能群众日常照料质量。
“刚才,医生根据诊断结果,叫我去南京的东南大学附属医学院做手术,就到楼下的医保服务站来办转诊手续,十分方便。”患者缪某走进如东县医疗保障局、如东县人民医院共建的驻点医保服务站,递上申请表和身份证,不到三分钟就办结。打造创新服务平台,推进服务融合,打造医保经办服务升级版。今年,如东推进医保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电话办、邮寄办、就近办、自主办、帮办代办、预约办、延时办、容缺办等“十个办”,加强与人社、民政、公安、残联等部门沟通协作,推动待遇保障执法、新生儿、身后、职工参保、退伍参保、失能和残疾评定、医疗救助、异地就医、跨省通办、退休“十个一件事”融合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办成事。
高质量建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2个,市级示范点全覆盖。如东围绕实现镇(区、街道)医保经办服务省、市示范点全覆盖,以医保公共服务清单和办事指南为标准,打通参保单位和人民群众办理医保公共服务痛点、难点、堵点,使广大参保单位和人民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获得感。
“医保服务跟着参保人流走,服务事项根据群众需求定,切切实实把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和方便患者就诊转诊、就近报销的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如东县医疗保障局局长陈宏兵说。
通讯员 杨新明 丁琴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超
编辑: 贲腾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