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建议肾移植纳入医保


  3月6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医卫组45组小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关于“将肾移植纳入大病医保”的提案得到众多委员的支持。


  作为中国公民器官自愿捐献系统从无到有的“第一推手”,黄洁夫说,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也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将肾移植纳入大病医保”的议案。


  “我相信我们这个提案一定会得到中央的高度关注和注意。”黄洁夫认为,一旦患者做了器官移植就是生,不做就是死,每个人都有生的权利。目前已经有20多种疾病被纳入大病救助,器官移植理所当然应该进入。


  黄洁夫的这个期待还有一本经济账在里面。据悉,目前我国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200多万人,其中血液透析病人约30万人。平均一次血透价格在430元~550元,病人如果没有医保,每月在公立医院的治疗费用约为4340元,一年费用约5.7万元。


  “做肾移植从卫生经济学上比肾透析成本要低。”黄洁夫说,一个尿毒症的病人,两年到三年的肾透析费用,就相当于肾移植的费用,肾移植以后每年用药的费用只相当于透析的三分之一,如果肾移植能够纳入到大病救治,将为国家省很多的钱。


  从治疗效果来看,需要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一般生活质量不高,而肾移植却能够使他们像常人那样参加社会劳动,创造社会价值。


  为什么选择肾移植纳入医保而非肝移植呢?对此,黄洁夫坦言,之所以先从肾移植开始,一方面是肾移植技术较为容易掌握;另一方面肾移植患者机会成本远大于肝移植患者,肝移植的病人从确诊到得到供体,中间没有替代的时间;再者,肾移植花费比肝移植少。


  现在,中国公民自愿捐献系统正逐步完善,并得到公众一致认可。问题在于多数病人拿不出近20万元做手术。


  “在很多地方,血液透析已经纳入低保了,国家付钱。”黄洁夫对《民生周刊》表示,比血液透析更有社会效益的肾移植进入大病医保是大势所趋。


  黄洁夫还指出,两会后在国家卫计委和红十字会主导下,中国公民自愿捐献系统会逐步完善顶层设计,使这个系统无论是从道德、伦理,还是经济方面都有完备的激励机制。


  “随着患者移植需求的逐步释放,与移植相关的仪器行业将会迅速崛起。”黄洁夫对《民生周刊》记者说。(《民生周刊》记者: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