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买药收费单据改换药名 医保卡成“购物卡”
医保卡药店购物
明明购买的是钙片,收据上怎么就成了感冒药呢?去药店买药,刷医保卡后发现收费单据上的药名和实际购买药品并不相符,这样的情况相信不少市民都曾遇到过。对此,药店称改药名是因为顾客想刷医保卡但是买的东西并不在医保范围之内。
消协工作人员表示,这种事情看似药店和消费者“双赢”,其实消有潜在的风险,一旦出现对消费者利益有损害的情况,消费者将很难维权。
案例:明明买的钙片,小票却显示桑菊感冒片
“奇怪,为什么我刷医保卡买的药,收费小票上显示的却是别的药名呢?”21日,市民徐女士反映。上周六上午,家住罗庄区的徐女士约了朋友一起去市区逛街,路上突然想起母亲常吃的钙片不多了,于是便和朋友来到市人民医院附近一家药店给母亲购买钙片。
“我买了两瓶钙片,药店送了一瓶维生素E。说是搭配着吃,效果不错。”徐女士说,她选购了某品牌钙加维D软胶囊,每瓶200片,单价168元。药店店员表示,如果买两瓶可以赠送一瓶同一品牌的维生素E,她便买了两瓶,总价336元。
付款时朋友提醒说可以刷医保卡,徐女士便出示了医保卡,店员从医保卡刷了336元费用。可是,徐女士拿到药店开具的收据后却发现,药品名称一栏填写的是“桑菊感冒片”,产地一栏填写的是“葵花药业集团”。
明明购买的是钙片,收据上怎么就成了感冒药呢?徐女士很是纳闷。“你买的药属于保健品,不在医保范围内,是不能刷医保卡的,要付现钱。只有改成医保范围内的药名才可以刷卡。”店员解释道。
店员进一步解释,很多市民不知道,
有些药是不能用医保卡买的。
人们每次到药房买药,都顺利刷了医保卡,就是因为药店改了小票上的药品名字。
“现在药店越来越多,竞争很激烈,如果严格按照规定来操作,很多药都不能刷医保卡,这样一来,持医保卡买药的顾客就会流失。”店员坦言。
调查:小票名不副实很常见,个别药店刷卡可买生活用品
用医保卡买药,收据上显示的药品名称和实际药品不符,徐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记者走访发现,药店开具的收据小票名不副实的情况是普遍现象,甚至在一些药店用医保卡还可以买到生活日用品,而收据上都是标明药品名称。
21日上午10点半左右,记者来到金雀山路一家药店,药店门口标明该药店属于医保定点单位。记者用医保卡买了几盒不同种类的药物,共花费206元,账单只开了一种感冒药的药名。
记者仔细查看收据,发现上面没有商品明细,数量一栏显示“1”,然后就是“总费用”206元。
当记者质疑药名与实际不相符时,药店工作人员解释:“你购买的药不在医保范围内,是不能刷医保卡的,只能付现金。”更换药名,是为了让消费者使用医保卡。
随后,记者又来到另一家医保定点单位,经过整治店面已见不到生活日用品,但是收银台旁边的柜台还摆放着部分化妆品和护肤品等。记者询问这些生活日用品能否刷医保卡购买,店员表示可以,并且小票可以开具药品名称。
说法:消费者或承担潜在风险
医保卡可以随便购买药店里的商品吗?其实,早在2015年10月份临沂就曾严打医保卡乱消费,由市人社部门和市药监部门联合开展行动,对辖区内300多家定点药店进行拉网式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30多家不符合规定的药店停网整顿。
按照规定,医保卡除了不能够转借、伪造外,也不能用于购买不属于医疗保险范围内的药品,只有购买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中的药品,才能使用医保卡。而一些药店为了套取医保费,拼凑目录中的药品来取代消费者实际购买的药品。
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享有知晓其购买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在刷医保卡购买药品时,如果药店给出不相符合的明细单,就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这种看似药店和消费者“双赢”的事情,其实消费者承担了潜在的风险,一旦出现对消费者利益有损害的情况,将很难维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