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命最后一公里的质量和尊严,安宁疗护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需求水涨船高。


  今天在沪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促进安宁疗护服务规范发展研讨会暨安宁疗护工作联盟启动会”上传出消息:如今上海每10万常住人口拥有1.09个安宁疗护服务机构,数量居全国之首。会上启动长三角地区安宁疗护工作联盟,未来沪苏浙皖四地将整合资源、统一标准、协同服务,共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塑造区域安宁疗护服务典范。


  安宁疗护在上海已走过30个年头,并于2012年首次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推进。如今,上海将安宁疗护服务纳入《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2版)》,实现了社区全覆盖,初步构建了以社区为重点,机构和居家相结合的安宁疗护服务网络。


  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可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医疗机构有261家,覆盖2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3家综合性医院。在261家安宁疗护服务机构中,提供住院安宁疗护服务的有118家、提供门诊安宁疗护服务的有82家、提供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有251家。安宁疗护住院床位1224张,每年还提供1800余张居家安宁疗护床位。


  人才方面,全市开展安宁疗护的执业医师2005人,注册护士1940人,医务社会工作者102人。相比2012年项目试点之初,安宁疗护机构数量增加了13.5倍,住院床位增加了4.42倍,安宁疗护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显著的进展。


  在支付方面,上海试点过程中已率先将安宁疗护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建立相应医疗保险制度支持。这其中包括设定安宁疗护医保预算专项,以及对安宁疗护相关服务合理定价,体现医护人员服务价值,缓解持续发展的压力。


  记者了解到,安宁疗护服务不仅被纳入上海市医保支付范围,各区政府还普遍制定安宁疗护服务财政补助政策,设立财政专项资金。例如,普陀区、闵行区、长宁区、杨浦区等区给予安宁疗护服务机构专项服务补助,黄浦区、金山区等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实施财政专项补贴。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处负责人杨超介绍:延展安宁疗护服务,全市已建立了17个区级安宁疗护中心,促进社区安宁疗护服务向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护理院、社会办医疗机构等不断延伸,形成不同层级、各具特点的多元化服务供给,以此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安宁疗护服务。


  这其中包括普陀区利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等二、三级医院专门开设安宁疗护病房,为终末期患者提供服务。虹口区中大肿瘤医院、金山众仁老年护理院等专科医院、护理院设立安宁疗护科,在患者终末期的不同阶段提供针对性服务。至于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则以社区家庭医生签约为基础,结合家庭病床、“互联网+护理”、长护险等服务,明确服务时间、内容和流程等,形成统一规范。


  上海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上海还将牵头修订《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规范(2025版)》,制定服务规范发展试点方案,着力推进本市“安宁疗护服务价格”项目落地。


  此次会议在上海市、浙江、江苏、安徽省卫生健康委指导下,由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浙江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江苏省安宁疗护服务技术指导中心、安徽省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联合主办。


  原标题:上海每10万常住人口已拥有1.09个安宁疗护服务机构,数量居全国之首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