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的当下,少子老龄化已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也不例外,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给医疗和社会福利带来了巨大压力。而日本,作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医保体系与卫生体系在应对老龄化过程中的协同变革经验,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一、日本老龄化现状与挑战

  日本的老龄化问题由来已久,养老抚养率和疾病经济负担居高不下。2017 年,日本医疗费用总额高达 42.2 万亿日元,占当年 GDP 的 8%,其中 65 岁以上人口的医疗费占总医疗费用的 60%。面对医疗需求上升、费用上涨和康复护理服务需求变化等问题,日本政府不得不对其医疗和医保制度进行持续改革。


二、日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变革历程

  日本的全民保障制度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经济发展,保障福利不断提升,老年人曾一度趋于免费医疗。但到了 90 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和少子老龄化的双重冲击,促使社会保障制度向有限福利制度调整,逐步形成了长期护理保险、老人福祉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与高龄社会相适应的保障体系。


三、卫生系统与医疗保障的协同变革

  1. 政府治理变革:日本的行政层次分明,国家层面的厚生劳动省集人社、医保、卫健职能于一体,这种管理主体统一的模式,提高了政策制定和执行效率,为医改协同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
  2. 多层次保障制度:日本建立了强制性的社会医疗保障模式,涵盖雇员医保、国民健康保险和后期高龄者医疗制度,确保全民享有医疗保障。同时,针对老龄化问题,不断完善居家健康服务、长期照护保险等多层次保障制度,以应对不同健康需求。
  3. 筹资与支付变革:为应对老龄化带来的财政压力,日本一方面扩大筹资来源,上调中高收入老年人负担比例;另一方面,每两年调整一次医疗服务支付标准,通过价格杠杆加强监管。不同年龄段的保障筹资和补偿比例不同,提高了老年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4. 医保预算与卫生资源协同:日本通过制定 “地区医疗计划”,调整医疗机构职能分工,增加康复期护理床位,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其卫生服务体系分为医疗和保健体系,卫生资源供给以社会资本办医为中心,且在床位、医护人员数量等方面有独特配置。
  5. 整合型服务模式变革:随着老龄化加深,日本从以医疗为主的 “70 年代模式”,逐步向 “社区完结型医疗” 转变,提出社区综合照护体系,加强医疗和长期护理的无缝对接,以家庭为中心、社区为基础,提供整合型健康服务,节约医疗资源,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四、对我国的 8 大启示

  1. 政府治理:我国应继续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构建多元治理格局,实现医保、医疗和医药的协同变革。
  2. 价值理念:转变以治病为中心的观念,建立以生命质量和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系统,培养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
  3. 保障制度:借鉴日本经验,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民覆盖,减少不同保障制度间的福利差距,如探索职工医保以家庭为单位参保模式。
  4. 筹资与购买:扩大筹资渠道,建立相对独立的高龄者保健制度,借鉴诊疗报酬制度,但要充分论证改革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避免负面影响。
  5. 服务模式:提供适宜居家养老的整合型服务,借鉴日本长期照护保险经验,但要解决公平性和可及性问题,考虑我国国情和老年人需求。
  6. 立法保障:日本立法先行推进保障和服务体系改革,我国也应加快医疗保障法立法工作,形成系统的法律体系,为改革提供法律依据。
  7. 技术创新: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开发创新型辅助技术,如远程监测、护理机器人等,提高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实现就地养老。
  8. 数据应用:推进医疗保健大数据应用和信息化改革,打破信息壁垒,建立整合型医疗数据平台,为人群提供健康支持,提高健康领域工作效率。

  日本在医保体系与卫生体系协同变革方面的经验,为我国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我们应结合自身国情,有选择地借鉴其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障和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在老龄化的浪潮中,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