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缴费“坑”:年缴上万退休仅1500?要继续吗?有啥新选择?
嗨,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今天咱们来关注一下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困境。在现如今的社会经济就业大环境之下,很多人或主动或被动的成为了灵活就业人员,在高度自由且碎片化的工作氛围中,他们其实承担着很多来自未来的现实困境,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退休养老方面。
灵活就业的退休困境
1、收入不稳定: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来源广泛且不稳定。他们可能从事自由职业、兼职工作、个体经营等多种形式的工作。以自由撰稿人为例,其收入取决于稿件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市场需求和客户的支付能力。在业务旺季,可能收入颇丰,但在淡季则可能面临收入锐减甚至无收入的情况。这种不稳定的收入状况,使得他们在规划养老保险缴费时面临巨大困难。
2、交多领少的焦虑困境:以辽宁省大连市为例,假设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每月6000元,灵活就业人员可在60% - 300%之间选择缴费基数。若选择最低缴费基数60%,即3600元,每月需缴纳养老保险费3600×20% = 720元,一年则需缴纳720×12 = 8640元。如果是按照100%基数缴纳,每年就要缴纳14400元左右,想要更多的养老金,每年缴纳的就更多了。
假设按照这个标准缴费 30 年,且不考虑利息以及工资增长等因素,那么个人账户储存额为:8640×30×8%(因为灵活就业人员缴费中只有 8%进入个人账户) = 20736 元。按照养老金计算方法,基础养老金每月约为(6000 + 3600)÷2×30×1% = 1440 元,个人账户养老金每月约为 20736÷139 ≈ 149 元,每月养老金总计约为 1440 + 149 = 1589 元。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灵活就业人员在缴纳了多年较高金额的养老保险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相对有限,尤其是在考虑到通货膨胀等因素后,会让很多人开始怀疑,自己每年就算是按照最低的标准都要缴小一万左右,但是退休之后,每个月只能领一千多块钱,这真的划算吗?
灵活就业参保的多重选择
那随着国家对灵活就业人员养老问题的重视,一系列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其中,放宽参保限制是一项重要举措。首先,解决了异地参保难题,以往受户籍限制,很多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无法参保,如今可在常住地或就业地参保,保障了其权益。其次,有利于促进人才流动,灵活就业人员工作地点变动频繁,参保地不受限让他们能更自由地选择工作,无需担忧社保问题。再者,减轻了参保负担,可选择政策更优惠、经济更发达地区参保,退休后养老金待遇可能更高。
第二,如果灵活就业人员在综合评估之后,觉得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压力还是太大,那也可以选择居民养老保险。还是以大连市为例,最高档次为每年3000元,政府对这一档次的补贴为每年320元。这意味着选择最高档次缴费时,每年实际存入个人账户的金额为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之和,即3000元加上320元,等于3320元。
如果是缴纳15年,个人账户总额大概是49800元,加上基础养老金,综合每个月可以拿到558.27元左右。如果是按照最高档次缴纳20年,每年依然实际存入个人账户3320元,20年下来个人账户储存额66400元。同样以60岁退休计发月数139来计算,算上基础养老金,每个月总计677.70元。但是基础养老金目前仍然在不断上涨,那么想要实现每个月超千左右的养老金水平,其实在多年后也是有很大可能性能实现的。
第三,很多人在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中纠结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医疗保险,但是现如今在部分地区,养老和医疗是可以分开缴纳的。这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职工医疗保险具有退休后无需继续缴费即可享受医保待遇的优势,而居民医疗保险则需要每年缴纳保费。因此,一些灵活就业人员可以选择缴纳居民养老保险,以减轻养老保险缴费压力,同时缴纳职工医疗保险,以确保退休后的医疗保障。
总而言之,灵活就业人员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退休养老问题不容忽视。而作为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在综合评估自己的实际情况之后,合理规划自己的养老方案,才能让自己在不断变化的政策当中,享受到最优的养老保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