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南都记者据6月16日住建部等三部门印发的《全国住房公积金2019年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19年,全国净增住房公积金实缴单位30.81万个,净增住房公积金实缴职工444.98万人,住房公积金制度惠及职工数量持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缴存职工中,来自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其他类型单位(即非公企业)的占49.04%,比上年增加1.93个百分点。


  非公企业职工占比近半,这有什么意义?南都记者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前后,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废之争多次出现,其中一个争论焦点就是公积金制度覆盖面不广、私企参与比例低。认为公积金制度应废除的人士认为,许多私营企业并没有参与公积金制度,公积金制度的受益者主要是政府事业单位的职工,保留公积金对广大私企职工并不公平。


  不过根据《报告》,公积金缴存非公企业职工占比并不少,尤其私企职工占比不断提升,从2014年占比19.07%提升到2019年的32.96%,5年时间提高了近14个百分点。


  关于“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公平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对概念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被视为“体制内”,其他被视为“体制外”;另一种理解是“体制内”指正规就业部门,“体制外”指非正规就业部门,而正规就业部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他指出,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下,私企将成为未来参加公积金的主力军,未来扩大覆盖面过程中,私企占比逐渐提高,而且速度较快,而在2014年,当年新开户的缴存职工中,来自私企的比例仅占13%。可以预见到,再过几年,所有新开户的缴存职工都来自私企。


  实际上,去年新开户职工的最大来源就是“城镇私营企业及其它城镇企业”,去年首次超过了50%,达到50.70%。


  郑秉文认为,在正规就业群体中,公积金对没有参加公积金的职工来说是不公平的,但覆盖面的扩大需要一个过程,国家在扩大公积金覆盖面方面多次发布文件,需要雇主和雇员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果取消了公积金,没有加入的职工和已经加入的职工就都永远失去了机会,只要这个制度存在,机会就存在。 ”他强调。


  采写:南都记者 胡明山 发自北京


  图片来源:来自《全国住房公积金2019年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