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丙肝创新药首纳医保,价格降幅达85%
来源:健康时报网
“我国丙肝的感染者很多,但治疗率很低,真正接受治疗的患者不到10%。”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病医院副院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病防控分会主任委员高志良介绍,主要原因一是很多患者未被发现,丙肝防治筛查很关键,二是有些患者查出来了却没钱治疗,加之丙肝症状比较隐匿,初期没有症状,很多患者忽视了及时治疗。
但事实上,如果不及时治疗,有10%-20%的丙肝患者在未来30年内会发展成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肝细胞癌。丙肝通过2-3个月的口服抗病毒药物可以治愈,积极治疗就是最好的预防。
自今年6月中旬以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联合主办的大型科普互动直播节目,联合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北京生命绿洲公益服务中心共同推出了五期“健康中国2030消除丙肝威胁行动”系列直播,从丙肝的危害、治疗、筛查、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医保政策等几个方面,对丙肝的防治做了全面的讲解。
三种药物首次纳入医保
据悉,三种治疗丙肝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在2019年11月首次纳入了国家级的医疗保险报销目录。
“丙肝治疗在进入医保之前主要是干扰素加利巴韦林的治疗方案,费用一个疗程要1万多块钱,这也仅仅是药物治疗的费用,而且不一定100%能够达到治疗的效果,副作用也很大。” 高志良表示,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是一个跨时代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丙肝的疗程缩短了,副作用小,安全性也很好,特别是有效性,基本上可以达到97%以上,丙肝完全可以治愈。并且三种治疗丙肝的药物纳入医保后,治疗费用大幅度下降。
“住院患者,通常可以报销70%-80%,有些地方把丙肝纳入到了门诊的报销范围,通常可以报销50%以上,确实是减轻了老百姓用药的负担,增加了药物的可及性。”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疗保险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莉介绍。
但对于一些患者,从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到完成治疗,除了治疗药物的费用以外还有诊断、相关检查的费用。有的患者检查可能已经到了肝硬化和肝癌的阶段,还有一些基础性的疾病。如何防止这部分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需要给予关注。政策上,需要加强基本医疗保险与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切实去减轻这部分有经济困难的患者医疗的负担。
各地医保政策存在差异
我国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不同地区其报销的水平也不一样,患者的支付能力也不一样。医保政策也存在着地区差异。
杨莉建议,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可以采取医保的集采,还有地方的财政兜底相结合的一些机制,来确保贫困地区的患者可以得到非常及时的治疗。一些丙肝没有纳入到门诊报销的地区尽可能地把丙肝纳入到门诊大病,或者门慢报销的范围,采取像支付方式的一些改革,例如说按人头打包支付,或者对个人的自费进行封顶,或者是增加一些定点药房医保结算等多种方式,来促进药物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