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三明医改的模式具体是什么?


  问题二、在仿制药、医保和个人钱包之间如何寻求平衡?


  既然三明模式能把药价打下来,也能让医保的支出降低,这难道不是好事么,为什么在现实中还有很多诟病呢?


  其实它的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首先是低价入围,虽然表面上药价是降下来了,但是随着一些医生对药效提出质疑、以及这类药在临床中的真实表现,也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不得不承认国内某些仿制药的品控确实不稳定(这个坎过去了,这个问题才能得到缓解)。


  其次,我们再看看医改又是如何操作的?


  因为所谓的包干制,等于是,以前医院是用医保的钱给病人看病;而现在,医院要用自己的钱给病人看病;这种逻辑等于是把如何给病人看病和医院的钱包绑定到一起;如果是慢性病,医院大概率是亏的;而对于一些棘手的问题,医院是救命还是救自己的钱包就成了一道选择题。


  再加上某些病例,已经明确了具体的支付标准,而在红线之上,无论是谁,用药都会很慎重,如果在紧急情况下未经当事人同意就用了医保外用药,就可能引发医患纠纷。


  而最后我们再来谈谈解决方案:


  首先,只能寄希望于仿制药达到原研药的水平,要不然这个问题可能会无解。其次,对于把医保基金按年度、按人头包干给各总医院,之后实行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模式我们只能持保留态度。


  因为在执行按病付费,在执行按地区差异付费,在执行按人的属性进行付费之后,还得让医院对于超出的部分去想办法解决,这在现实中其实,是很难操作的!


  而任何明眼人可能都看到了那就是在医改的背后确实存在很多尴尬之处:


  一是对老百姓来说医疗负担确实很重;


  二是各种公开的数据显示,医保基金捉襟见肘已是事实;


  三是在愈发功利性的大环境下,商业保险已经过度商业化,这就让很多原本具有分担风险的社会产品变成了某些巨头的牟利手段;


  四是法律对以上的问题目前看确实比较无解,这种情况非常复杂,已经超出了媒体可以说的层面;


  五是我们经常谈的全民免费医疗,至少在当下这个经济周期,估计您是看不到了。


  所以说,没钱的老年人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被放弃,这话听上去很冷,但,它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