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报销老父亲在上海看病的5万块,我往老家社保局跑了三趟,光高铁票就花了2000多!”在北京打工的刘姐说起去年报销医保的经历直摇头。而就在昨天,千万“刘姐们”的福音来了——国家医保局正式开通微信异地就医备案功能,手机点一点就能直接报销。消息一出,网友集体刷屏:“终于不用为了盖章求爷爷告奶奶了!”


  杭州的张先生今早第一个吃螃蟹。他父亲上个月在上海做心脏支架手术花了8万多,过去得带着一沓材料回浙江办手续,现在躺在病床上就用手机搞定了报销申请。点开“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刷脸认证、上传病历发票、填银行卡号,全程不到3分钟。他笑着对记者说:“系统显示3个工作日内审核,这效率比坐高铁还快!”


  这场改革背后是无数人的心酸。数据显示,去年全国跨省异地就医超过4亿人次,但30%的人因为材料不全、盖章不对被迫放弃部分报销。广州打工的小王去年陪父亲抗癌,每月要把病历、发票、诊断证明寄回湖北老家,有次因为漏盖“急诊”章,6800元报销款拖了半年。“每次请假回老家办手续,扣的工资都快赶上报销的钱了。”这样的故事终于要翻篇了。


  新政策到底多省事?我们替您试了水。打开微信搜索“国家医保局”公众号,点击“异地就医”菜单,跟着提示完成四步:刷脸认证确认身份→上传身份证、社保卡、住院病历→选择“跨省直接结算”→绑定收款银行卡。北京协和医院窗口工作人员透露:“现在九成患者都在手机上操作,人工窗口排队从50人减到5人。”


  不过方便归方便,这些坑您得避开。一是提前3天备案,千万别等住院才手忙脚乱;二是电子发票必须清晰,有位大妈拍模糊了被退回重审;三是急诊别忘勾选“紧急情况”,不然按普通流程审核得多等两天。医保局工作人员提醒:“如果是癌症化疗、肾透析这些长期治疗,记得选‘长期异地就医’,一次备案管半年。”


  政策刚落地,年轻人已经玩出花样。深圳的程序员小陈给在海南过冬的父母办了备案,老爷子在三亚感冒住院,直接手机结算报销;上海的李阿姨学会操作后,把步骤做成短视频教老年舞友,播放量一夜破10万。就连街边打印店老板都感慨:“以前天天有人来打印报销材料,今天一上午才接了2单。”


  当然也有暖心细节。系统特意设置了“为他人代办”功能,儿女在外地也能帮老家的父母操作。山东的赵女士在德国留学,远程帮肺癌母亲办好了北京的异地就医,“视频指导她拍材料,就像教她用微信付款一样”。


  这场改革藏着国家的大棋局。去年全国医保基金支出2.4万亿,其中跨省结算率不到60%,大量人力耗在审核材料上。如今手机端全流程电子化,预计每年能节省纸张3000吨,减少群众跑腿1.2亿人次。更重要的是,那些跟着子女在大城市带孙子的老人、常年在外的打工者,再也不用为了看病报销两地奔波。


  “以前觉得国家大事离我们很远,这次是真摸得着的好政策!”刚给老伴办完肝癌异地报销的天津王大爷,在医保局公众号评论区写下这句话,收获了5000多个赞。


  我是你最爱的小编,你体验过异地医保报销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本文素材取材于网络,若有不实之处,请指正。


  (今日核心:异地医保报销不用跑断腿了!今天起手机3分钟搞定,国家这次真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