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个税退税开始了,手把手教你多退钱
2025年3月1日起,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正式开启,一直持续到6月30日。每年这个时候,有人喜提“退税大红包”,有人却要补税,同样是打工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今天就手把手教你如何退税,让你轻松多退钱。
一、什么是个税汇算清缴?
简单来说,个税汇算清缴就是在已预缴税款的基础上,汇总全年的收入和扣除项目,进行“查遗补漏,汇总收支,按年算账,多退少补” 。2019年我国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后,这已经是第五个年头进行个税汇算清缴了。
二、谁需要办理个税汇算清缴?
并非所有人都要办理,以下两类人重点关注:
1. 预缴税额高于应纳税额,需要申请退税的纳税人。比如你在2024年有符合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但预缴税款时没有申报扣除,就可能导致多交税,这时就可以通过汇算清缴申请退税。
2. 综合所得年收入超过12万元且需要补税金额超过400元的纳税人 。如果你平时预缴税款不足,就需要在汇算清缴时补税。
当然,如果你全年综合所得收入不超过12万元,或者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或者预缴税额与应纳税额一致,就不需要办理汇算清缴。
三、退税流程详细步骤
1. 下载并登录“个人所得税”APP:这是办理退税的主要渠道,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个人所得税”即可下载。登录时如果忘记密码,可以通过手机号或身份证号找回。
2. 预约办税(3月1日 - 3月20日办理需预约):今年为避免办税拥堵,3月1日至3月20日期间办理个税汇算清缴需要提前预约。你可以在2月21日至3月20日每天6:00 - 22:00登录APP进行预约。打开APP后,点击首页的“2024综合所得年度汇算”专题区域的“去预约”按钮,进入预约功能页面,选择预约日期并提交预约申请。
3. 核对收入与扣除信息:
收入明细:点击APP首页的“收入纳税明细查询”,选择“2024年度”,所得类型默认全选,查看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各项收入是否正确,有没有少记或错记的情况。比如,有些兼职收入可能会遗漏,要仔细核对。
专项附加扣除:点击“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查询”,确认2024年度的扣除信息是否准确。如果没有变化,可直接点击“一键带入”确认;若有新增项目,如2024年新购买了首套住房、家里有3岁以下婴幼儿出生等,需要点击“专项附加扣除填报”,选择对应的扣除项目,按提示填写相关信息。例如填写房贷利息扣除,需要准备好贷款合同,填写贷款合同编号、贷款银行、首次还款日期等信息。
4. 选择年终奖计税方式:年终奖有“单独计税”和“合并计税”两种方式。一般来说,年收入较高的人群,单独计税可能更划算;年收入较低的人群,合并计税或许能少交税 。你可以在APP上分别选择两种计税方式进行试算,对比哪种方式交的税更少,就选择哪种。比如,小王年收入30万元,年终奖5万元,单独计税时,年终奖需交税4790元,综合所得需交税31,920元,共计36,710元;合并计税时,需交税43,080元,显然单独计税更划算。
5. 提交申报并绑定退税账户:所有信息核对无误后,点击“综合所得年度汇算”,选择申报年度“2024”,系统会自动计算出应退或应补税额。确认结果后,点击“提交申报”。接着绑定退税银行卡,建议选择Ⅰ类银行卡,确保银行卡状态正常,这样退税资金才能顺利到账。提交申报后,就可以在“申报记录查询”中查看退税进度,一般审核通过后1 - 2个月内,退税款会打到你绑定的银行卡里。
四、七大专项附加扣除,让你退税更多
1. 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比如你家有两个孩子都在上学,每月就可以扣除4000元。子女教育的扣除可以选择由父母一方按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标准的50%扣除。如果夫妻双方收入有差异,建议让收入高的一方全额扣除,这样能多省税。
2. 继续教育:
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例如你在2024年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全年就可以扣除4800元。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如果你在2024年考取了注册会计师证书,就可以在当年享受3600元的扣除。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年度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也只能扣除3600元;但如果既有学历继续教育,又有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可以叠加扣除,最高可扣除8400元。
3. 大病医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比如你2024年看病自付费用为20,000元,那么可以扣除的金额就是20,000 - 15,000 = 5000元。注意,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只能在汇算清缴时申报扣除。
4. 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本人或配偶单独或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 。夫妻双方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且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如果夫妻双方都有首套房贷款,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
5. 住房租金: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
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含)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注意,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不能同时扣除,如果你在工作城市有房且有房贷,就不能享受住房租金扣除;反之,没有住房则可以选择住房租金扣除。
6. 赡养老人: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3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3000元的扣除额度 ,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5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比如你和兄弟姐妹共同赡养父母,你们可以协商好每人每月分摊1000元,或者由父母指定你分摊1500元,其他兄弟姐妹分摊1500元。
7.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方式可以选择由父母一方按照标准的100%税前扣除,也可以选择由父母双方分别按照标准的50%扣除。和子女教育类似,如果夫妻双方收入有差距,让收入高的一方全额扣除更划算。
五、注意事项
1. 如实申报:千万不要轻信所谓的“退税秘笈”,通过虚假申报骗取退税。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大数据监管,很容易发现虚假填报信息的行为。一旦被发现,不仅要追缴税款和滞纳金,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被立案稽查,面临罚款等惩罚。
2. 及时补税:如果汇算清缴后需要补税,一定要在6月30日前完成补税,否则每天会加收0.05%的滞纳金,还可能影响个人信用 。可以通过网上银行、办税服务厅POS机刷卡、银行柜台、非银行支付机构等方式缴纳。
3. 关注退税进度:提交退税申请后,可以在“个人所得税”APP的“申报记录查询”中查看退税进度。如果退税失败,系统会提示原因,比如银行卡信息错误等,这时要及时修改相关信息,重新提交退税申请。
现在你已经掌握了个税退税的全攻略,赶紧行动起来,打开“个人所得税”APP,看看自己能退多少钱吧!说不定这笔退税款能给你带来一份意外的惊喜,让你的生活更加美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