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体内后2到3年可完全降解,还能恢复血管功能与弹性。上周,区中心医院心内科成功开展了松江地区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植入手术。今后,这项被誉为可帮助患者实现“血管再造”的技术将广泛开展。


  “身体里多了个支架会不会不舒服?终身与支架相伴会不会影响生活?”一听到医生说要植入支架进行治疗,75岁的冠心病患者徐阿姨十分担心。“老人家,现在我们医院有条件植入可降解的生物支架了,几年后会完全降解的。”心内科医生的话让徐阿姨不安的心情稍稍平复了一些。考虑到老人最近胸痛、心悸频繁,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后,家人没有过多的犹豫便决定选择植入支架。


  “患者后降支血管狭窄度高达80%以上,这个情况需要植入支架。”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李岩松说,比起以往植入的金属药物洗脱支架,可降解生物支架采用聚乳酸材料制成,不会永久存留在身体里。一般而言,在植入体内后2到3年可完全降解。


  “支架完全降解被吸收,血管会不会重新变狭窄?”面对家属的疑惑,李岩松解释,生物可降解支架植入3个月内,会释放出抑制内膜增生的药物;植入1年后,可降解支架便可以像金属支架一般对血管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血管急性回缩和内膜过度增生而引起的再次狭窄。尽管1年之后可降解支架会开始大幅降解,但此时的血管通过自身修复,已经能维持血管管腔大小,不再需要支架提供机械支撑了。通常情况下,植入3年后,可降解支架会完全降解并被人体吸收,到时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也会恢复到自然状态。


  一番细致的科普彻底打消了家属的疑虑。入院后第三天,心内科医生团队为徐阿姨顺利植入了可降解生物支架,手术耗时仅1个小时,术后也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如今,患者徐阿姨已经出院。


  提及患者比较关心的支架产地与费用问题,李岩松表示,随着国内医疗器械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很多器械设备与欧美进口产品的区别并不太大。目前,生物可降解支架也已纳入医保的报销范围,报销比例高达80%,对于需要采取支架植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而言,选择植入可降解支架并不会产生高昂的医疗费用。


  文字:王梅


  编辑:韩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