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康养·团圆季#


  


  11月25日,国家医保局、财政部联合制定了《违法违规使用医疗保障基金举报奖励办法》,该办法将于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对于积极举报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的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金额上限由10万元提升至20万元,并设置了最低200元的奖励金额下限。想拿到这笔不菲的奖励金,我们就要了解常见的诈骗医保基金的5种行为:


第一,医院过渡治疗、过渡检查

  过渡治疗一直都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医疗机构俨然成了盈利机构,不管是轻症还是重症患者,一上来就全身检查,接着住院、手术或者输液,这加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浪费了医院的医疗资源,更直接导致国家医保基金流失,使得部分地区的医保基金“见底”,让真正有需要的患者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因此,定点医疗机构过度治疗、过度检查也属于诈骗国家医保基金的行为,为了共同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我们一定要对这种违规行为进行举报。


第二,将医保卡购买的药品进行贩卖

  医保卡内的资金不可以提现,只能在定点的药店和医疗机构刷卡使用,于是有一些人动了歪脑筋,自己用社保卡在药店购买药品后再进行贩卖,这也属于诈骗医保基金的行为,根据《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第41条规定,利用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的机会转卖药品,不仅会暂停参保人医疗费用联网结算3个月至12个月的待遇,还会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这类违法违规行为,也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只要老百姓积极举报,至少能获得200元的一次性奖励。


第三,伪造住院资料和缴费发票

  医保报销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出院时直接结算;另一种是出院后,患者拿着住院证明、缴费发票、病历单等等资料去参保地办理报销手续。第二种方式就给了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的机会,一些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伙同社会上参加职工、居民社保的人,办理虚假的入院手续、伪造开药单、病历单、缴费发票、出院证明等等资料,再让同伙带着这些伪造的资料去医保机构办理报销手续,用这种卑劣的方式套取国家医保资金,这也属于骗保行为。


  2022年3月1日,人民网发布的一篇文章称,2019年,天津市医疗保障局收到举报线索,反映蓟州区参保人崔某某涉嫌通过虚假票据报销骗取医保基金。后经查实后,被告人崔某某及其3个同伙,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至五年六个月不等刑罚,并处相应罚金。骗取的全部医保基金返还到医保基金账户。


第四,使用医保卡购买非医保商品

  药店的产品类型丰富多样,除了药品之外,还有保健品、化妆品以及生活用品,这些产品没有纳入医保的支付范围之内,如果使用医保卡刷卡支付,也属于诈骗医保基金的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处罚。


第五,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办理住院登记

  不少患者住院时才发现自己没参加医疗保险,又不甘心全部自掏腰包,这个时候就会用已参保人的身份信息办理住院登记,出院时享受医保报销待遇。这种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罪,最终不仅要退还诈骗的全部资金,还会坐牢以及被处罚金。


  对于以上5类常见的诈骗医保基金的行为,老百姓一定要积极举报,既保护了全体参保人的救命钱,自己也可以拿到一笔不菲的奖金,最高的可以一次性拿到20万元!


  往期文章:国家开始严查养老金,之前一次性补缴的人,还需要退还养老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