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何利好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


  补助标准再提高30元


  最新消息


  ZUI XIN XIAO XI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重要内容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提高30元。


  再提高30元,对于基本医保基金的高效运转、基本医保政策更好为民服务等方面,有何正面影响?3月6日,记者联合地方医疗保障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予以解读。


  “基金池”再扩容


  更好保障参保人看病就医


  众所周知,居民医保缴费标准由国家相关部门统一制定,其费用结构为“个人缴费+财政补助”。


  《国家医保局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2024年的财政补助标准为670元,这意味着,2025年的财政补助标准将提高至700元。


  “每个人都面临着不确定的疾病风险,基本医疗保险的作用就是防范和化解医疗费用风险。”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基本医疗保险的本质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共济保障,体现共建共享的社会责任和个人健康保障责任。无论是否生病,每个人都拿出一点钱放到一起,加上国家财政补助,汇成一个大的基金池。参保人一旦生病就医,医保就能提供相应的保障,减轻参保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此次再次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基本医保基金的池子进一步扩容,将提升参保人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为参保人构筑更坚实的壁垒。”有业内人士指出。


  筹资水平逐年提高


  更好地满足看病就医实际需求


  根据现行政策,居民医保一年缴纳一次,缴纳一次保障一年,不论身体好坏、年龄大小都可以参保。参保后发生的医保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可按规定报销,享受当年度的普通门诊待遇、“两病”专项保障待遇、慢特病门诊待遇、“双通道”药品保障待遇、生育补助待遇、基本医疗住院待遇、大病保险待遇。


  从宏观上说,财政补助主要用于增强医保基金的支付能力,确保基本医保制度能够可持续地运行,满足参保人员的合理医疗需求。而且这些资金覆盖门诊费用、住院费用以及大病医疗费用等,能减轻参保人员的经济负担。


  有业内人士认为,其实每年医保补助多与少,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财政收入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医疗水平不断上升,医保补助也在不断上涨。


  “筹资政策是医保制度稳定可持续的基本保证,筹资水平的逐年提高,既是逐年扩大保障范围、提高待遇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医疗费用持续增长、居民医疗需求逐步释放的现实需求。”该人士表示。


  “的确,国家对居民个人参保缴费标准上调的同时,财政部门对居民参保的财政补助也大幅度上调。”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带来一组数据:2003-2024年,国家财政对居民参保的补助从10元增长到670元。


  简单说来,如果一位居民在2003-2024年连续参保,其医保总保费为9400元;其中财政补助为6760元,占保费总额的约72%;个人缴费共计2640元,只占保费总额的约28%。在此基础上,为帮助困难群众参保,政府还特别设置了参保资助政策。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财政补助在医保筹资中的主导地位。


  有业内人士指出,财政补助也能更好地确保所有参保人员,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能够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通过财政补助,政府可以调整医保政策的覆盖范围和报销比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人群的需求。


  “总之,基本医保的作用就是防范和化解参保人的医疗费用风险。政府财政补助金额逐步提高,居民医保基金池不断扩容,对参加居民医保的人员来说只有利好。”医保局相关负责人指出。


来源:西安市医疗保障局
编 辑:琳 琳
责 编:程 方
审 核:柯于意 张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