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先驱报》于4日深度报道了一起性质极为恶劣的刑事案件,韩国检察机关在3日举行的量刑听证会上,强烈建议对32岁的犯罪嫌疑人杨正烈(音译)执行死刑。


  检察机关在听证会上痛心疾首地表示,“杨正烈的行为已经超越了人类道德的底线,其改恶从善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2024年11月12日,在韩国庆尚北道金泉市的一栋商住混合建筑内,犯罪嫌疑人杨正烈,一个因经济困境而走上绝路的人,选择了一条最为黑暗的道路。


  他精心策划,伪装成大楼的保安,利用人们对安保人员的信任,诱骗一名无辜的男子打开了房门。


  门后的不是安全,而是死亡的陷阱。


  杨正烈没有丝毫犹豫,对这位与他素未谋面的受害者实施了致命的攻击,随后,他冷静地将尸体留在房间内,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然而,杨正烈的罪行远未结束。


  他搜走了受害者的所有随身物品,包括身份证、银行卡等关键信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杨正烈仿佛化身成了受害者,他利用这些盗取的金融工具,在便利店、酒店、娱乐场所等地肆意消费,累计金额高达数百万韩元(按当前汇率计算,100万韩元约等于人民币5011元)。


  这种挥霍无度的生活,对于杨正烈来说,似乎成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也是他对自己罪行的一种无声挑衅。


  更为震惊的是,当受害者的银行账户被掏空后,杨正烈并未就此收手。


  他再次返回了那个充满恐惧的房间,利用受害者的指纹,通过一款手机应用程序,成功申请了高达600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约30万元)的贷款。


  这一系列操作,不仅展现了杨正烈对现代科技手段的熟练运用,更暴露了他内心深处对金钱的贪婪和对法律的蔑视。


  随着调查的深入,杨正烈的犯罪细节逐渐浮出水面。


  调查人员发现,他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早有预谋。


  他在网络上搜索并购买了作案工具,甚至利用受害者的手机,向其家人发送了虚假的短信,谎称自己不在家中,以此掩盖自己的罪行。


  这些细节,无不透露出杨正烈犯罪计划的周密与冷酷。


  面对如此恶劣的犯罪行为,大邱地方检察厅在调查阶段就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定——公开杨正烈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照片等,以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共同谴责这种罪行。


  这一举措,在韩国司法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根据韩国相关法律,只有在涉及公共利益的情况下,才能公开犯罪嫌疑人的个人信息。


  大邱地检的这一决定,无疑是对杨正烈罪行严重性的最好证明。


  随着案件的推进,社会各界对杨正烈的关注度持续升温。


  韩国法院定于4月15日对杨正烈进行最终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