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称不跟雷军竞争#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格力是用自己的产品实实在在来实现成为网红的。谈到格力拥有这么好的品牌会不会像雷军一样做更大更多的东西,董明珠回应称:“我跟他不要竞争”。这两位大佬的隔空对话,简直把中国制造的两种活法摆上了台面。作为一个亲眼见证过格力空调安装工暴雨天上门维修、也经历过小米生态链"绑架"全家智能设备的消费者,今天咱们就唠点实在的。


深耕技术VS生态扩张

  翻看格力2023年财报,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8%的数据格外显眼。这些钱主要砸在压缩机、电机等核心技术上,有工程师晒出实验室照片:零下30℃低温实验室里,工程师们正在测试第八代光伏空调的极限性能。这种"十年磨一剑"的执着,在董明珠的发言中可见一斑:"格力要成为百年企业,不是网红公司。"


  反观雷军,今年初宣布"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时,现场大屏滚动着200多个生态链品类。从小米商城在售的空调、扫地机到即将上市的SU7汽车,这种扩张速度让传统制造业咋舌。正如网友所言:"雷军在下围棋,董明珠在练内功。"


产品主义VS用户思维

  拆开一台格力空调,你会看到比行业标准厚0.3mm的铜管;而体验小米家电时,最直观的感受是手机APP能控制所有设备。格力产品评论区高频词是"耐用""省电",小米则刷屏"好玩""颜值高"。最典型的案例是手机业务。格力手机曾内置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试图与空调形成联动,但消费者并不买账;小米则用"极致性价比+米家生态"的组合拳,2023年智能空调销量同比增长67%。网友吐槽:"董大姐总想教育用户,雷军永远在讨好用户。"


强人治理VS系统作战

  在格力总部展厅,陈列着董明珠从销售员到董事长的完整晋升路径。她至今保持每天工作16小时的习惯,重大决策往往亲力亲为。有离职员工透露:"实验室改个螺丝型号都要董总签字。"


  小米则呈现完全不同的景象。雷军在SU7发布会上特别介绍研发团队:"我们汽车团队有3400名工程师。"有供应链专家分析:小米的决策链路比传统企业短40%,产品经理有权直接调整生产线。


结语

  咱不妨换个角度想:当大家都在讨论谁更厉害时,或许真正的赢家是消费者——毕竟能用1999元买到十年不坏的空调,也能花29.9万开上酷似保时捷的电车,这种幸福的烦恼,二十年前谁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