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6日


  今日,由中国团队研发的通用型AI智能体产品Manus引发全球科技圈震动。从社交平台刷屏到资本市场涨停,从“天价邀请码”到行业热议,这款被称为“DeepSeek后最大黑马”的AI产品,凭借其颠覆性技术突破和精准市场定位,成为2025年AI领域的现象级爆款。


  一、技术革命:从“动嘴”到“动手”的质变


  Manus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手脑并用”的能力,首次实现AI从“建议者”到“执行者”的跨越。相较于传统聊天机器人仅能提供答案,Manus能自主规划并完成复杂任务全流程。例如:


  ? 办公场景:自动解压简历文件、提取关键信息、生成结构化报告,甚至支持任务中途动态调整;


  ? 金融分析:调用API获取实时股票数据,编写代码生成可视化图表并部署网站;


  ? 跨领域协同:在医疗、教育、房产等场景中无缝切换工具,单任务平均调用5.3个专业工具,首次完成率达78%。


  在权威的GAIA基准测试中,Manus以全难度级别SOTA(最优水平)超越OpenAI同类模型,其架构创新结合多智能体协同(规划、执行、验证代理分工)与云端虚拟机环境,实现了跨平台动态响应能力。


  二、市场需求:职场效率焦虑催生“数字分身”


  Manus的爆火精准击中了从“信息获取”到“结果交付”的用户心理转变:


  ? 职场刚需:用户无需学习复杂指令,仅需自然语言下达任务,即可实现文档校对、数据分析等繁琐工作自动化,被形容为“24小时在线的全能实习生”;


  ? 生活服务:从纽约购房筛选到旅行规划,Manus通过异步处理与记忆功能,成为个人生活的“数字管家”;


  ? 行业渗透:在医疗领域自动化处理病历数据、设计临床试验流程;在教育领域生成教学课件,覆盖超20个垂直场景。


  三、创始人基因:连续创业者的“破局密码”


  Manus的背后是90后创始人肖弘及其团队的创新基因:


  ? 创业履历:2015年推出校园社交工具“夜莺科技”,2022年开发海外爆款AI插件Monica(用户超千万),2025年以Manus完成从“工具”到“生产力引擎”的终极跨越;


  ? 技术洞察:团队独创“多代理协同架构”与动态认知引擎(DCE),结合Transformer与生物神经网络,实现响应速度提升40%;


  ? 生态布局:与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国产硬件厂商深度适配,构建从芯片到终端的完整AI基础设施。


  四、营销与资本:饥饿营销点燃全网热潮


  Manus的爆红亦离不开巧妙的运营策略:


  ? 稀缺性营销:内测邀请码限量发放,二手平台价格炒至数万元,引发“求码”热潮;


  ? 资本推手:发布当日,立方控股、酷特智能等AI智能体概念股集体涨停,科创AIETF单日涨幅近4%,市场对“AI Agent爆发年”预期高涨;


  ? 争议与挑战:部分行业人士质疑其技术独创性,认为其架构与Anthropic的“ComputerUse”高度相似,且面临大模型厂商未来内化功能的竞争压力。


  五、行业启示:AI智能体时代的“中国方案”


  Manus的崛起标志着AI智能体商业化元年的开启。据Gartner预测,到2028年,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由智能体完成。其意义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


  ? 生态重构:通过开源框架SkyNet与10万款智能应用生态,推动AI普惠化;


  ? 范式革新:从“工具”到“协作伙伴”,重新定义人机交互逻辑;


  ? 中国路径:聚焦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以“技术+场景”双轮驱动打破国际技术壁垒。


  结语


  Manus的爆火是技术、需求与时代红利的共振。尽管其长期价值仍需验证,但它无疑为全球AI竞赛提供了“中国样本”——当硅谷仍在争论AGI伦理时,中国团队已用“手脑并用”的实践,让AI真正成为替人类“干活”的伙伴。未来,Manus能否引领智能体革命?答案或许藏在每个“打工人”对效率的终极渴望中。


  (引用来源:综合网页1-10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