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堂食” 外卖乱象:平台准入审核亟待加强
点外卖,如今已经成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忙碌的工作日,不想做饭,打开手机外卖平台,各式各样的美食便送到家门口,方便又快捷。可你有没有想过,那些只做外卖、没有堂食的商家,他们的厨房到底是什么样?在 2025 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元市副市长刘素英就盯上了这类 “无堂食” 外卖,指出其已成为监管盲区,呼吁加强平台准入审核。
说起 “无堂食” 外卖,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影子厨房”,这些商家没有实体门店供顾客堂食,主要业务就是通过外卖平台接单配送。在过去,餐饮行业大多以实体门店为主,顾客可以直观看到店内环境、食材储备和烹饪过程,吃得相对放心。随着互联网和外卖行业的飞速发展,“无堂食” 外卖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种模式看似方便,却带来了诸多问题。
一些 “影子厨房” 藏身于偏僻的居民楼、地下室,环境脏乱差。食材随意摆放,生熟不分,卫生状况堪忧。之前就有媒体曝光过,某 “无堂食” 外卖商家,厨房狭小昏暗,垃圾桶里垃圾堆满溢出,食材上还爬着蟑螂。就这样的环境做出的饭菜,却被包装得光鲜亮丽,送到消费者手中。更有甚者,部分商家根本没有正规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属于无证经营。他们利用外卖平台的漏洞,通过虚假信息注册,堂而皇之地在平台上售卖食品。
这些乱象,严重威胁到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以往,因 “无堂食” 外卖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事件不在少数。曾有消费者吃了某 “影子厨房” 的外卖后,上吐下泻,到医院检查是食物中毒。经调查,该商家厨房卫生条件极差,食材过期变质却仍在使用。还有的商家为了降低成本,采购劣质食材,制作过程中违规添加各种添加剂,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面对这些问题,监管难度却不小。传统餐饮门店,监管部门可以定期上门检查,从食材采购源头到菜品制作、销售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可 “无堂食” 外卖商家隐蔽性强,位置分散,监管人员很难做到全面排查。而且,外卖平台作为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桥梁,在准入审核方面存在漏洞。一些平台为了追求商家数量,增加业务量,对商家资质审核不严格,只要上传简单资料,就能通过审核上线。这就导致大量不符合规定的 “影子厨房” 混入其中。
刘素英代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首先,外卖平台必须强化准入审核机制。在商家入驻时,要严格核实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资质文件,确保真实有效。对于提供虚假信息的商家,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入驻资格,并追究法律责任。同时,要实地考察商家厨房环境,查看是否符合卫生标准,食材储存、加工是否规范。只有从源头上把控,才能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监管部门也不能松懈。要加大对 “无堂食” 外卖商家的监管力度,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商家的经营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比如,通过分析订单量、食材采购量等数据,判断商家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使用劣质食材等问题。此外,还要加强与外卖平台的信息共享,建立联合监管机制,一旦平台发现问题商家,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监管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处理。
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警惕。在点外卖时,不能只看菜品图片和销量,要仔细查看商家信息,有无资质证书、店铺评价如何。对于那些价格过低、评价中频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商家,要谨慎选择。同时,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平台和监管部门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无堂食” 外卖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绝不能以牺牲食品安全为代价。加强平台准入审核,规范 “影子厨房” 经营,需要平台、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外卖便利的同时,吃得安心、吃得健康。未来,期待看到外卖行业在严格监管下,更加规范、有序地发展,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