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村社保体系 助力乡村振兴
王艺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人口的流失和老年人口的持续增加,农村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乡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越来越高。目前农村老年人口众多,养老服务质量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提供更加方便、舒适、便捷的养老服务。以怀化市为例,怀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高达95.2万人,老龄化率达21.06%。青年外出打工,老人和孩子留守农村,农村医疗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完善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减轻养老经济负担,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核心在于解决支付问题。在养老保险方面,可以采取多渠道筹资模式并力争制度化。具体而言,可以由政府、集体和个人按照一定比例来承担相应的费用,形成稳定的筹资渠道。同时,也需要明确缴纳费用和服务内容,以及承担人员的服务链。这涉及养老保险制度的细节和具体操作,需要形成有效的衔接和配合。通过体制、机制、制度和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顺畅运行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另外,可以积极探索民办民营的微利型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产业。这既可以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也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开发中、低端农村医养结合养老市场时,需要注重服务的实际效果和满意度,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落地。
第二,完善农村医养结合资源配置,利用智慧养老助力发展农村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医疗条件较为完善的地区,医院可以利用已有的信息平台构建智慧养老网络平台。通过通讯手段,打通村镇社区和居民之间的信息壁垒,形成服务提供者、社区和老年人之间的服务链。通过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可以提高服务的时效性和灵活性。因此,可以利用智慧养老平台提供服务,例如健康管理,老年人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个人健康管理,记录日常健康数据,与医生进行远程咨询和交流,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或者通过远程监测平台和移动设备,可以远程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包括心率、血压、血糖等指标。医生可以及时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态,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建议。
第三,探索因地制宜、普适灵活的农村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农村地区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是大势所趋。家庭养老是农村老年人最为接受的养老模式,可以提供“经济保障、健康照护、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多方面的支持,同时也能够兼顾传承孝道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及机制。在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时,应该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民情因素,探索适合当地情况的养老服务方式。例如,可以利用当地的医疗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定期的健康检查和必要的医疗护理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包括日常起居、饮食照料、清洁卫生等方面;组织文化和娱乐活动,让老年人在家庭和社区中感受到归属感和快乐。同时,也可通过培训和宣传等方式,提高家庭成员对老年人健康和照护的意识和技能水平,让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顾和关爱。在探索养老模式时,应该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和老年人的需求,以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服务方式为目标。怀化市以列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先导区为契机,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坚持养老和养生相结合,坚持乡镇(街道)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农村互助养老设施功能互补,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运作体系包含保险政策的制定,保险对象的选择,筹资渠道的确定和筹资方式的确定,以及护理水平的划分。在筹资模式上,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个人缴费+医疗保险+政府补贴”的筹资机制。这使得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变得水到渠成,也直接推动了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中共怀化市鹤城区委党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