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是XX大药房吗,我需要一盒胰岛素,请麻烦配送到我家。”2月15日上午9时许,市区某药店工作人员记下了对方的地址、电话,马上将这个请求录入配送系统,当天下午,这名市区的求助者就会收到胰岛素。


  这是乐清战疫时期实行药物配送制以来,药店接到的一个电话。从2月7日至2月14日,全市各地药店已接听了12087人次的药品配送与咨询求助电话,截至2月14日,全市药店已配送药品1713人次,居家精神病患者配送药品613人次。


  而在这运行有序的药品供应链上,乐清市医疗保障局医保中心副主任、局基金监管科副科长章东波和他的同事们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有药店工作人员戏称他们为乐清战疫“药神”。


  让慢病患者用药更方便


  电影《药神》的男主角是为亲朋从印度带药回国,章东波和他的同事们则为了乐清市民的安全用药,奔走在街头巷尾。


  2月4日,乐清防控升级,对市民出行进行管控。但乐清有10多万慢病患者,其中精神病患者有7200多人。市民可以居家不出,但药绝不能停。停药对于这些患者及其家庭来说,可能就要重新陷入泥潭。如何消除这10多万市民的焦灼情绪,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杜绝他们的病情雪上加霜?章东波提出了不少建议。在他的建议下,医保局出台了应对方案:全市药店不能关门停业,要正常营业,同时实行上门配送制。药店要检测所有购药者体温,发现发热病人立即上报。医保局还确定了四家医保定点医院为居家精神病患者志愿送药。


  章东波与同事们立即行动起来,指导药店备足抗疫用品,以及慢病药品。而另一方面,对患者用药行实特殊时期的相对宽松政策,奉行简化后的便民策略。在局领导支持下,章东波与同事们开了两个口子:第一件事是战疫时期处方药管理更加人性化。平时到药品购药必须医生处方,现在可以先买药,以后再补处方。医保报销实行无卡结算或手工结算。患者有信息在医保计算机系统里的,可以无卡自动结算;没有信息的,先买单,再拿发票报销。


  第二件事是给足用药上限:按照医保规定,慢病用药一次性开药数量是1-3个月的用量,但很多时候医生一般开1个月的用量。战疫时期,建议给足3个月的上限用量,减少慢病患者出门。


  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起到了让老百姓安全用药、放心用药的作用,也是特殊时期政府送给老百姓的“减压器”。


  上一线督导刚柔并济


  为了让全市102家药店更科学地投入战疫,章东波与同事们还要将服务与管理执行到位。医保局将机关干部分成三组下乡监督,检查药店有无擅自停业,测体温是否开展。章东波参加了西片组的工作。2月8日,章东波到柳市一家规模较大的药店明查暗访时,发现工作人员没有为购药人员测量体温,而两天前这家药店还是很规范地测温。问为何不测,回答是买药的市民太多,一忙就疏忽了。对此情况,章东波他们次日就出台了处罚文件,并且在行业微信群里公布,给予该药店停业3个月的处理(因疫情时期不能停业,还要继续服务好市民,疫情过后执行处罚决定)。对这样严厉的处罚,药店负责人哭了。“哭也没有办法,战疫时期,没有儿戏,政策不能成为摆设。”章东波说为了更多人的安全,自己对药店能狠得下心来。


  老百姓需求那么大,药物配送政策出台了,但到底执行得怎么样?为了检查送药流程是否合理通畅,章东波还与康宁医院领导一起,送药到南岳镇后塘村一户村民家中,为一名70多岁的老人送上了药物。老人的子女原来很担心药物断供,没想到送药服务如此贴心温暖,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跟车”一次,章东波体验了整个流程,提出了更完善的建议。而在督导工作中,患有高血糖症的章东波,因为没有及时就餐,两次发生低血糖症,出汗、发晕,煞是吓人。还好有同事一起,没出大问题。


  “管理与服务好医院、药店,就是服务好乐清全市人民,这是打好战疫的重要一环。我们局担起了有序保障药品供应的重责,作为一名党员,我当然是守城有职,守土有责。相比一线的医务人员,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做得更好?“章东波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