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保险的营销方式存在打电话、陌拜、熟人推荐等多种方式,很多人对于保险推销员的电话一概拒绝,甚者产生厌烦,因此本能地对保险有些抵触,进而产生一些误解。


  须知道,保险既是一种产品,也是一门知识,还包括法律制度和合同条款,要熟悉保险,必须经过长期的学习和深入了解。


  关于保险容易误解的基本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保险都是骗人的


  这是最常见的误解之一。实际上,保险的本质是风险转移工具,通过精算和概率来平衡收支。所有的保障类产品,如重疾险、医疗险、寿险等,都是基于法律合同进行的,白纸黑字有明确的约定。因此,只要符合合同条款,保险公司是会按照约定进行理赔的。拒赔多因未如实告知或不符合条款。


  二、保险等于投资


  许多人认为购买保险是为了获得高收益。其实,保险的核心是提供风险保障,而非投资回报。虽然某些保险产品带有投资功能、资金融通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但其首要功能仍是保障。


  三、有了社保就不需要商业保险


  社保确实提供了基础保障,但有其局限性,如起付线、封顶线和自付比例等限制。商业保险则是对社保的有效补充,能够覆盖社保目录外的费用,如一些自费药、自费项目和院外特药等。因此,有了社保仍然需要商业保险来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四、买保险不吉利


  由于保险产品通常与疾病、意外等风险相关,有些人会认为买保险会带来不好的预兆。然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否购买保险,这些风险都不会消失。相反,拥有保险可以更好地应对未知风险,提供经济上的保障。还有,年轻人认为自身健康,无需保险。其实,保险越早购买,保费越低,且能提前防范未来可能的风险。


  五、贵的保险就是好保险


  价格并不总是质量的代表,在保险领域尤其如此。保险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运营成本、营销策略、保障范围等。因此,不能单纯从价格高低来判断保险产品的好坏。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才是最好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家庭责任、未来规划等因素来选择。


  六、一张保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不同的保险产品有不同的功能和侧重点。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好的保障是多险种组合,而不是一份多功能保单。例如,重疾险、医疗险、寿险和意外险等各自承担不同的风险保障责任,需要酌情配置以满足不同的保障需求。


  七、购买保险可以随大流


  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家庭责任和经济状况都不同,因此购买保险时不能盲目跟风。应该充分了解自己及家人的情况,分析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后选择适合的产品。跟风购买不合适自己的保险产品可能会导致保障不足或浪费资金。


  八、保险可以随时退保


  常见的误解是,认为退保无损失。退保可能产生手续费或损失,尤其在前几年,需谨慎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投保人解除合同的,保险人应当自收到解除合同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投保人可通过保险合同中的现金价值表,直接查看保单在每个保单年度末对应的现金价值。


  保单的现金价值是指具有储蓄性质的人身保险单所具有的价值,是解除保险合同时,保险公司退还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金额,又称“解约退还金”或“退保价值”。通俗来讲,现金价值就是保险“账户”里属于投保人的钱,或是退保能拿回来的钱。


  现金价值的计算公式为:现金价值=已交保费-风险保障成本-保险公司运营成本+剩余保费所产生的利息。它主要来源于投保人每年交纳的保费,保险公司在扣除由投保人分摊的风险保障成本、保险公司经营成本后,剩余的这部分保费加上其产生的利息即为现金价值。


  九、保险只保意外


  保险涵盖多种风险,包括疾病、养老、教育等,不仅限于意外。例如,信用保险合同和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分别是信用风险和保证信用。责任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是被保险人的行为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失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


  十、保险可以重复理赔


  有人认为购买多份保险可获得多重赔付。而实际上,部分保险(如医疗险)遵循补偿原则,不能重复赔付;而重疾险、寿险等则可叠加赔付。对于财产保险,如果存在重复投保,则保险人应当按照损失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被保险人最终获得的赔付不能超过保险价值。


  综上所述,了解并纠正这些关于保险的误解有助于更好地利用保险这一风险管理工具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