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雨萌


  “社保经办的信息化不等同于数字化,要坚持‘从数据中来,到经办中去’,强化社保经办系统经办‘数字化’意识,加快社保经办业务模式和流程的重塑和转型升级,以创新融合破解社保数字化转型难题,着力打造适应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的外部环境和生态。”3月23日,在以“以人民为中心 推动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第三届社保管理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谭中和如是说。


  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国家建设多层次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社保信息标准化、数据平台化等多方面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养老保障公共服务更加高效、安全、规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能,促进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速。


  “社保管理论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创办的专门研究社会保障经办的全国重要交流平台,旨在助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和提升我国社保经办能力与水平。本次论坛上,部分省份社保经办机构代表、社会保障领域学者专家、国际社会保障专家、数字化服务企业代表等各界专家学者受邀参会,围绕相关主题总结分享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经验,为推进社保经办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积极建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保经办服务体系及其数字化转型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对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瓶颈进行了分析,在与国外三种经办模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炼出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的改革思路,提出将社保经办成本纳入社会保险基金,并由此建立起财务支持机制,适应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的人才需求,解决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问题,为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夯实社保制度的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保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房连泉围绕“人工智能冲击—就业市场新形态—社会保障制度变革”这一逻辑链条,分析了未来社保制度可能的变革路径,提出未来社保制度应主动做出调整,采取综合性改革措施,在加强就业规制的同时改进社会保险计划融入性,引入个人化保障计划,普及非缴费型救助制度,引入全民基本收入和增加社保融资渠道,使社保制度与技术进步、就业转型同步融合,展现社会保障制度在智能化时代“治未病”的可能。


  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宫强认为,要坚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一核心主旨,以提升经办管理和服务效能为目标,优化经办流程,畅通服务渠道,强化风控管理,打造技术中台、业务中台、AI中台、数据中台“四个中台”,推进“统模式”系统、基础数据治理、数字经办系统、基金风控系统、“一卡通”应用系统“五项建设”,加快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数字化时代下的软件生产力内涵是坚持以客户业务价值为导向,以客户业务成功为软件成功。人社数字化转型过程是人社高质量发展的新契机,也是各级人社部门信息化职能转变和人社发展新格局形成的过程。”在东软集团人社事业部咨询总监宋炳辉看来,当前社保业务全面开启数字化转型,要以服务、业务、管理、技术等多维度融合,通过服务智能化、业务数字化、监管全程化、管理精细化、全链条数据化推进社保数字化转型。


  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亚军认为,功能聚集与应用场景拓展是“一卡通”目标实现路径、服务是社保卡成为民生“一卡通”的核心推动力,并提出要继续夯实社保卡一卡通的基础,进一步加快国家标准和部门规章立法,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技术在社会保险经办、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应用,切实发挥社保“一卡通”支撑民生保障潜力。


  (编辑 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