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了8年社保,现在断缴只能拿回40%?那60%的钱去哪了?”近期,不少灵活就业人员对社保退保政策提出质疑。根据《社会保险法》及多地人社部门规定,灵活就业人员中途断缴,仅能退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约占总缴费的40%),统筹账户部分(60%)不予返还。这一政策引发热议,有人戏称“给别人养老做了嫁衣”,也有人呼吁“全额退保”。


  一、为什么只能拿回40%?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计入个人账户,12%纳入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储存额可继承或退保时提取,而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基础养老金、丧葬费、抚恤金等公共支出。若中途退保,仅能拿回个人账户部分,统筹基金已用于当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无法返还。


  以深圳为例,某灵活就业者月缴1000元,8年累计缴费9.6万元,其中个人账户3.84万元,统筹账户5.76万元。若中途退保,仅能拿回3.84万元本金及利息,损失超过50%。


  二、退保并非唯一选择


  1. 延长缴费至15年


  根据规定,参保人达到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可延长缴费至满15年,或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额转移,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例如,一名45岁灵活就业者断缴后,可继续缴费至60岁,避免退保损失。


  2. 身故可获多重补偿


  若参保人在缴费期间离世,家属可申领个人账户余额、丧葬费(通常为2个月当地社平工资)及抚恤金(按缴费年限计算,最高24个月)。以湖北为例,缴费15年的参保人去世,家属可获约8万元补偿,部分抵消损失。


  3. 跨制度转移减少损失


  若转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额转入,缴费年限合并计算,未来养老金按居民养老标准发放。虽然待遇较低,但避免了统筹基金完全损失。


  三、退保需谨慎,政策有“红线”


  多地明确,以下情形可申请全额退费:


   重复缴费(如同时以灵活就业和单位职工身份参保);


  服刑期间缴费;


  退休后继续缴费;


  在职死亡后缴费。


  例如,上海某灵活就业者入职新单位后未及时停保,重复缴费3个月,可申请全额退还个人及单位缴费部分。


  四、替代方案:商业保险与个人养老金


  为弥补社保不足,灵活就业者可配置商业养老保险或参与个人养老金计划。个人养老金每年最高缴费1.2万元,享受税收优惠,投资收益免税,退休后可分期提取,补充养老保障。


   综合来看,理性看待社保,规划未来保障


  灵活就业人员社保退保仅退40%的规定,本质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平衡设计。虽然短期看似“吃亏”,但长期来看,持续缴费可享受退休后稳定的养老金及医疗保障。若确需退保,建议优先选择延长缴费或转移至居民养老保险,减少损失。同时,通过商业保险和个人养老金构建多层次保障,方能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