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保障系统。国家的主要目的实际上是为低收入人群带来保障,而且国家会通过养老保险有效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让人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大家想想,马云、马化腾这样的富翁还需要社保养老金吗?


  很多人并不知道养老金是怎么计算的。总觉得,自己年轻的时候按照什么样的缴费档次缴纳养老保险,退休是应当拿到相同档次的养老金。于是就有人想,如果退休前一直按300%档次缴费,退休后是不是就可以领取300%的养老金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是1991年全部推行起来的,至今经历了30年的完善,目前的养老金计算机制已经稳定下来。缴纳养老保险产生的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


  基础养老金确实跟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实际上就是平均缴费档次。如果我们始终按照300%基数缴费,每缴费12个月,可以领取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如果基础养老金想领到300%社平工资,可是需要缴费150年的。


  实际上,我国的养老金计算确实向低收入的劳动者倾斜。本身缴费基数应当是本人的工资收入,100%基数缴费的劳动者每年可以领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需要100年才能领到100%)。60%基数缴费每年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需要75年才能领到60%)。


  除了基础养老金以外,养老金待遇还有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养老金并不能够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保值增值能力有限。比如说,过去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只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相对较低。后来相应的记账利率改为了投资理财利率提升到3%~5%。2016年开始改由国家统一公布,当年高达8.31%。2017年是7.12%,近年来也一直在6%~8%以上。差不多相当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速度的60%到80%。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钱数,都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每月记入个人账户。如果说按照300%的基数缴费,记入钱数肯定是60%基数的5倍。因此,个人账户养老金保留了大家的收入差距,更鼓励多缴多得。


  如果说在工资不涨,不计算记账利率的情况下,每缴费一年个人账户养老金能领取2.07%的社会平均工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缴费年限能够达到40年,差不多能领取162.8%的社会平均工资,只有退休前收入的54%。


  我们的养老金退休后还有年年增加的正常增长机制。近年来,每年都是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来进行增加。定额调整是人人增加相同的钱数,不管是养老金一万还是养老金一千;倾斜调整主要是针对高龄老人和艰苦偏远地区人员进行倾斜照顾,只针对特定人员;挂钩调整分为按缴费年限挂钩和按养老金水平挂钩,缴费年限挂钩不会考虑到缴费基数高低,按养老金水平挂钩,虽然能够按照养老金的高低水平进行增加,但实际上我们在养老金计发时就已经缩小了差距。


  所以说,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再分配的一项重要机制,确实在不断努力缩小我们的收入差距,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于低收入的劳动者,其实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