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钟楼: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近日,常州钟楼区精心打造的“云上政务”便民服务网络上线,“云上政务”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领,深度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服务供给渠道,依托“云综窗”体系和部门联动机制,以业务驱动、数据赋能的方式,让“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成为现实,实现利企便民服务“零距离”。

盯住企业开办流程难题
真正实现网点办件最多跑一次
钟楼区傅先生准备创办一家机械科技型公司,希望尽快运营,但不了解具体审批程序,不知从何处着手准备。一个偶然的机会,傅先生在附近的工商银行网点办理银行业务时,听说钟楼区数据局在银行网点开设了“云上政务”便民服务点,可以一站式办理企业开户业务,便在银行便民服务点办理了企业开户。“原来担心的工商、银行、税务等手续麻烦的问题,现在迎刃而解,原来至少三天,现在两个小时左右就完成了,还拿到了企业开办大礼包,真的太方便了!”傅先生满意地说。

钟楼区数据局以社会化立体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重点梳理分析在社会网点进行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的难点卡点,以企业开办为例,数据局与工商、税务、人社、公积金、印章刻制等多个单位进行会商,先后解决了印章刻制身份核验、证照和印章派送、派返回单等流程难点卡点,形成社会网点一站式办理流程。同时,为方便企业,把企业营业执照、企业登记通知书、企业印章(一套)、税务业务操作指南、企业公积金业务办理指南、企业社保业务办理指南等以大礼包的方式交付给企业,实现在社会网点开办企业“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次采集、一网通办、一窗领取”,实现设立登记、公章刻制、企业基本账户开立等开办企业全流程“高效办成一件事,0成本、8小时办结”的服务新模式,帮助企业省心省力。
把握群众生活现实需求
彻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即将年满80岁的邹区镇居民姚阿姨,想要办理尊老金业务,但由于身体原因,出行不是特别方便,便电话咨询预约了该业务,工作人员为其提供“上门帮办”服务,核验身份、上传材料、提供回执、视频咨询确认一气呵成,没多久就顺利办好了业务。“有了‘上门帮办’服务,我们这些老年人办事真的不用愁了,一个电话就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很快就办好了,真心感谢政府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也能享受到便捷的政务服务。”姚阿姨开心地说道。

今年来,钟楼区数据局在新闸、五星两个街道的村(社区)试点打造“云上政务”便民服务点,通过线上音视频技术,把线下政务服务窗口搬到线上,打破了传统的人工跑腿代办模式,解决了高龄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办事的困扰。在试点基础上,充分利用原先便民服务点,打造“云上政务”体系,首批将涉及民生的71个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办理。作为“云上政务”的有效补充,实施上门帮代办服务改革,老人和行动不便的居民可通过线上线下和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上门帮代办预约,工作人员携带“云综窗”移动业务终端,借助音视频技术,现场核验身份,线上视频咨询沟通,数字化采集办事材料,当场出具收件凭证,不仅解决了老人数字化操作障碍的难题,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办件,还进一步提升了上门帮代办环节的规范性和操作性。
围绕政企双向赋能目标
努力寻求政企共赢最大公约数
高质量打造“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让企业群众办事不出村、不出社区、不出园区,仅仅依托政府各级政务服务网点,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借助社会的力量,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便民服务圈”。“让企业愿意合作甚至主动要求合作,需要寻找政企合作的最大公约数。通过细化梳理企业群众的办事需求和银行、邮政、电信运营商、大型商业综合体等社会力量的相关诉求,深度合作,共谋破解合作障碍,共享互换优质资源,最终形成办事企业群众-共建单位-审批服务单位三方共赢的良好合作模式。”区数据局副局长陈明明介绍。

钟楼区数据局深入调研分析本地区业态分布情况,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探索全方位立体政务服务体系的理念,以社会化合作建设的方式,补充完善基层政务服务体系。通过政银合作、政企合作,借助银行、邮政、运营商、大型商业综合体等社会力量与场地,利用银行和通信企业在各商业区、企业园区网点的丰富资源,在互利共赢的原则下合作建设“云上政务”便民服务点并不断向基层延伸覆盖,让企业和群众能够在商圈、园区就近办理各项业务,减少集中办理的制度性成本和时间成本,提升服务体验。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