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社保缴费信息、企业经办社保业务、办理转移接续……办理这些业务再也不用跑来跑去了,手机客户端“掌上社保”、一个柜台办所有业务、社保业务“下沉”到基层……线上线下相结合,一系列服务群众的便民方式,不仅是乐山创新社保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体现,也是社保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完善的亮点。


  市民可以在社保自助服务终端上查询信息


  “把方便留给群众,把麻烦交给社保”,这句承诺是乐山社保经办管理工作的服务宗旨,也为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智慧人社”的建设注入了无穷动力。


  少跑路 省时又方便


  走进乐山社保服务大厅,难见以前两三个窗口“门庭若市”,其他窗口“门可罗雀”的场景了。“在一个窗口就能办所有业务,让每个窗口业务均衡,改善了窗口忙闲不均的情况,不仅方便了办事的参保人员,也直接带来了高效率。”乐山市社保局综合业务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综合柜员制实行后,乐山社保大厅最显著的变化。


  以办理退休为例。以前,市民先要在征缴窗口打印缴费单,如果没有社会保障卡,还要到办卡的窗口排队办卡。打单窗口和办卡窗口的人都比较多,于是,一个窗口排完队,另一个窗口又得接着排,往往排队就要花上很长的时间。现在不一样了,只在一个窗口,就能快速办完所有业务,包括欠费补缴、更正信息等,市民再也不用在窗口之间来回排队等候。


  综合柜员制仅是办事流程上做了简化,从本质上的改变而言,社会保险核心平台(三版)业务系统(以下简称“核三平台”)的全面运用,才是便捷的根本。


  去年1月4日,乐山市社会保险核心平台(三版)业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这套系统就是以综合柜员制的经办模式设计,将每笔经办业务以“任务”形式自动分类、逐级处理。68项社会保险对外经办业务分为19项一般业务和49项复杂业务,一般业务由前台受理并办结,复杂业务由前台受理,后台办结。在一条线上就能完成业务办理,就像是生产线的产品制造,简单、流畅。


  “核三平台”的应用,加上综合柜员制的模式,带给了市民最直接便捷的社保经办服务。


  对于企业而言,感受同样如此。企业可以进行网上申报,可以在社保大厅设置的专门区域进行自助办理。在企业自助服务区域,配备了专门的电脑,还有社保工作人员帮助答疑解惑,企业经办人员可以通过指令,直接登陆进入该企业的社保业务办理页面。


  有一些业务,企业的社保经办人员可以在自己的单位里就办理。“比如办退休、办离世等,我在自己单位先办好,通过内部平台传送报批,后台经过人社部门批准、审核,就能办理了。减少了我的工作量,比以前更方便、快捷。”乐山市市中区一家企业的人事经办人员如是说。


  为了防止“一人包办、人情办事”的问题,社保经办风险控制也要科学和安全,对经办人进行权限设置,并且通过前台受理,后台办结,前、后台分离的方式,相互制约和监督。据统计,按综合柜员制设计的社保核心平台(三版)业务系统上线一年,累计办理了各类业务998.7万笔。


  大数据整合 从“数字社保”到“智慧社保”


  2015年,对于乐山社保信息化建设工作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乐山市“金保工程”数据中心建成运转、社会保险核心平台(三版)业务系统上线运行、全市社会保险领域的经办管理、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分析决策能力明显提升。2015年10月30日,乐山市被评选为全国第二批电子社保示范城市,目前,全省仅有成都、乐山获此殊荣。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保险费“统一征缴”、业务数据市级整合、社保卡全面发行、实施综合柜员制等多项改革创新要素完成,乐山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已经迈入2.0阶段,即从“数字社保”到“智慧社保”。


  2015年1月起,乐山在全市实行社会保险费统一征收,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申报、统一征缴、统一分账、统一稽核、统一基础数据管理。经过一年的努力,乐山把原来全市单设的18个社保业务数据库整合为唯一的乐山市“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库”。目前,该库覆盖了全市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外的330万参保人员、8000多户参保单位的所有险种(养老、城镇职工医疗、城乡居民医疗、补充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基础数据。“现在,在全市任何一个县(市、区),任何一个经办人员处,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只要输入参保人的身份证,就可以查到参保人的参保信息,并可办理异地缴费、社保转移等相关业务。”乐山市社保局综合业务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举个例子,几年前犍为人老张在犍为一家企业上班,单位为其缴纳了社保。去年,老张从单位辞职来到乐山市中区一家企业上班,这家企业在为他办理社保缴纳时,就要涉及到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的问题。在以前,要办理这项业务,老张就需要先在乐山市中区社保部门开具一个同意接收函,然后,他拿着接收函到犍为社保部门办理转移,要来回跑两三趟才能办好。现在,老张只需要前往市中区社保部门,通过社保经办人在系统里查询了解他的参保情况,只要符合转移条件,经办人员就可以在系统里将他的参保情况进行转移。这样一来,老张就省去了许多跑路的流程,既高效又方便。


  全市社会保险经办体制理顺后,实现了经办机构职能职责全市统一、社保基础数据全市统一、信息管理系统全市统一、标准经办流程全市统一。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全市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共清理核对2200万条各类数据信息。


  “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库”实现“同人、同城、同库”,是数据大集中的重要标志,数据大集中使应用大集中、服务大集中成为可能,而这些不同层级但又相辅相成的“一体化、大集中”最终裂变出“智慧社保”。


  延伸服务 把方便留给群众


  “智慧人社”的建设成果首先应该是服务群众。让广大参保单位、参保人员获得更方便、更快捷、更优质、更安全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这是各项系统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解决了“数据向上集中”后,乐山社保的信息化建设转向“服务向下延伸”。


  在市中区苏稽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劳动保障所窗口,经常会看到三三两两排队咨询、办理社保业务的群众。劳动保障所的工作人员不仅要为大家解释政策,还能当场即时办理业务。这是社保业务服务下沉的一个缩影,目前,乐山市“金保工程业务专网”已形成上接省级,下联11个县(市、区)、474个基层平台(街道、社区、乡镇)、部分行政村的纵向布局体系。依托“省级—市级—区县—基层平台—行政村”的纵向网络,乐山社保实现了业务经办、公共服务的向下延伸。


  退休的老赵夫妇是绵阳人,跟着女儿来到乐山生活。前几年,每年夏天前,他们都要回一趟绵阳,只是为了去当地社保部门进行社保待遇领取的资格认证,一旦没进行认证就领不到养老金。从去年开始,他们可以不用来回奔波了。在女儿家所在的社区,他们就能进行资格认证。


  乐山全市统一为乡镇、社区配备四合一读卡器、高拍仪、打印机、条码枪等设备,将全民参保登记、缴费、关系转移、待遇申领、社保待遇享受资格认证等社保业务“下沉”到全市的乡镇、社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社保业务,有利于基层平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乡镇、社区等基层平台已累计办理社保业务25.6万人次。


  在纵向延伸的同时,社保领域的横向应用也在开始逐渐探索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险种的业务协同处理或数据交换共享。


  在跨地区方面,乐山市按照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统一部署,先后接入了四川省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平台、基本养老保险异地协查认证省级平台、四川省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平台。从2014年10月以来,利用跨地区的医保异地结算平台,乐山市共有1600人次参保人员实现了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共涉及医疗费用2255.1万元。同时,有116人次的外地参保人员在乐山就医并实现了联网结算,涉及医疗费用227.2万元;另外,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先后与公安、民政、工商等部门建立业务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实现业务联动。


  “十二五”期间,乐山市人社局和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紧紧围绕服务民生的主线,以“增加服务手段、缩短服务距离、提升服务质量”为目的,创新理念,积极探索。截至目前,乐山已初步建立起线上线下相结合,六位一体的社保公共服务体系,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线上服务主要有:乐山“掌上社保”手机APP、乐山人社网站社保服务。其中,于2013年推出的乐山“掌上社保”APP,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询个人社保信息,目前下载量超过30万人次,查询量超过50万人次。基于业务专网的线下服务包括:经办机构及基层平台窗口、社会保障卡服务点、1233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社会保险自助服务一体机等。


  “十三五”期间,乐山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工作将沿着“数据高度集中、应用互联互通、服务全面开放”的架构,继续深入推进,从而保障事业发展,更好地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