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验证河北企退人员缴费指数计算的关键点分享,附验算表格参考
缘起:前段时间偶尔看过一篇关于河北企退人员核定表分析的文章,大概看了一下,发现其中特别强调指数计算方面的内容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外,其他的完全是理解错误的,而且有不少不懂的人收藏关注。
就想找到实例来讨论一下。刚好今天刷到一位网友分享文章中有比较清晰的核定表和缴费指数计算的图片,刚好可以验证这位作者文中错误的地方,在此分享给大家讨论,避免受这类南瓜作者的影响。
其实本人曾经分享过河北省企退和灵活就业人员如何准确计算指数的文章并顺便分享了准确计算指数的历年社平工资,这里将再次分享而无需另外搜索。
首先看下根据实际缴费数据验算及对比图表,中间绿色背景为实际的缴费记载上对应的指数;大家可以直接使用图表中的社平工资来计算自己的缴费指数。


通过这个图表分享如下:
1.河北省对于1992年底前的视同缴费年限涉及的指数计算是最终取整年的。不足一年的不计算,并不是参加工作首年无论几个月,均取1。
比如本例中1992年底前的视同缴费年限是 77.5 个月,即 6.46 年,对应的缴费指数和取整为 6,指数计算年限也取整为 6。
2. 1993-1995年期间实际的缴费指数低于 1.2 的按保底 1.2 取值,大于 1.2 的按实际数据取值。
特别强调一下,对于某些这段时间也被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的退休人员(比如事转企的),没有实际缴费指数的也按保底 1.2 取值。
3.退休当年不参与指数计算。这个跟退休当年是否缴满12个月没有半毛关系!
实际缴费首年到退休上一年,不满 12 个月换算成 12 个月的年缴费基数和除以对应的年社平工资,或者计算出当年的月平均工资除以对应的月社平工资来计算当年实际缴费的指数。(对于这一点本人曾经专门网上留言咨询石家庄的社保工作人员,如有疑问的,本人以后再分享一篇真实的案例来释疑。)
4.计算平均缴费指数的分母是取包括取整的1992年底前计算年限和1993年至个人首次参保缴费前的视同缴费年限及有实际缴费工资记录的参与缴费指数计算的年数之和。
本人分享的图表中最左列已直接统计了全部参与平均缴费指数计算的总年数 37,同时缴费指数和的计算是包括了1992年底前的取整的指数和与1993年到退休上一年的缴费指数和为 69.3675,计算出来的平均缴费指数为69.3675 ÷ 37 ≈ 1.874797 (取值为1.8748),同时根据计发基数计算出来的指数化月平均工资为 7265 x 1.8748 = 13620.422 (取两位小数为13620.42,与核定完全一致。
5.按年社平与按月社平(保留2位小数)计算的最终结果没有啥区别。
上次分享的对于2019年缴费指数的计算是完全一致,但本次使用相同的格式,只是实际缴费的数据不同而已,在小数点第四位出现误差,但这个根本不影响最终的结果,只是提醒一下。
6.河北计算累计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的时候要注意参加工作时间是在当月的15号(含)前还是后,如果是16号(含)以后,则月数需要减去半个月!
即本文分享的核定表中参加工作时间为 1986年7月31日,首次参保缴费日期是 1993年1月,建账时间是 1996年1月,缴费截止时间同退休时间为 2024年12月

视同缴费年限 (计算到月)= (首次缴费时间年份 - 参加工作时间年份)x 12 - 参加工作时间月份 + 首次缴费时间月份 - 0.5(参加工作时间当月为16号以后)= ( 1993 - 1986 ) x 12 - 7 + 1 - 0.5 = 7 x 12 - 6.5 = 77.5 个月,即 6年5.5个月。
建账前实际缴费年限(计算到月)= (建账时间年份 - 首次缴费时间年份)x 12 - 首次缴费时间月份 + 建账时间月份 = ( 1996 - 1993 )x 12 -1 +1 = 3 x 12 = 36 个月,即 3年(36/12)
建账后实际缴费年限(计算到月)= (缴费截止时间年份 - 建账时间年份)x 12 - 建账时间月份 + 1 + 缴费截止时间月份 = ( 2024 - 1996 )x 12 - 1 + 1 + 12 = 3 x 12 = 28 x 12 + 12 = 348个月,即 29年(348/12)

基础养老金计算年限(计算到月,即核定表上的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 (计算到月)+ 建账前实际缴费年限(计算到月)+ 建账后实际缴费年限(计算到月)= 77.5 + 36 + 348 = 461.5 个月,即 461.5 ÷ 12 ≈ 38.458333 年(取两位小数为 38.46 年)
基础养老金 = ( 退休时计发基数 + 指数化月平均工资 )÷ 2 x 基础养老金计算年限(计算到月) x 1% = ( 7265 + 13620.42 )÷ 2 x 38.46 x 1% ≈ 4016.266266 元(取两位小数为 4016.27 元)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年限(计算到月)= 视同缴费年限 (计算到月)+ 建账前实际缴费年限(计算到月)= 77.5 + 36 = 113.5 个月,即 113.5 ÷ 12 ≈ 9.458333 年(取两位小数为 9.46 年)
过渡性养老金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 x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年限(计算到月)x 过渡系数 1.3% = 13620.42 x 9.46 x 1.3% = 1675.0392516 元 (取两位小数为 1675.04 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就非常简单了,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 ÷ 退休时实际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这里就不计算了。
7.最后特别强调一下,核定表上的那个建账时间!
对于大多数企业是1996年1月,但对于部分行业可能是1998年1月,对于事转企的单位可能是2000年1月或者其他的时间,一切要以社保部门核定的为准,不能看到一个核定表就以为代表了全部,否则就真的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
看明白了上面的这些,自然就能看懂最后的这位作者文章中错误的地方,已经在图片中简单说明了,不再浪费时间单独分析了。只是告诉大家要懂得如何分辨而已!

文中如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非社保部门专业人士,不解答社保政策问题。
但请习惯于不懂乱喷的南瓜们、怨妇们自爱,自觉远离。
恭祝大家健康开心,生活幸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