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高原的暖阳洒在西宁街头,张建国老人颤抖着双手翻出那份泛黄的工资单。这位青海省某机关退休干部的儿子,正在为刚离世的父亲办理身后待遇。随着2025年青海省退休人员死亡待遇新规实施,类似张建国家的故事正在千家万户上演。


  "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抚恤金差距实在太大了。"社保窗口工作人员李芳在办理业务时常常听到这样的感慨。根据最新政策,机关退休人员抚恤金由固定基数和个人养老金两部分构成,仅计发基数就比去年增加4734元,达到108376元。加上个人养老金部分的40倍计算,即便最低标准也能获得17万元以上抚恤金。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只能按个人养老金的20倍计算,两者差距可达近10倍。


  这种差异源于2014年的养老金并轨改革。机关退休人员的计发基数延续了改革前的政策优势,而事业单位则实行完全不同的计算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个人养老金部分并非全部退休金,而是以2014年9月前的标准为基础,加上历年调整额度。这意味着工龄越长、职称越高的退休人员,家属能获得的抚恤金越高。


  在格尔木市社保局,工作人员正在更新系统参数。今年新增的动态调整机制让审核流程更严谨——城乡居民最低保障标准每年4月随人均可支配收入调整,直接影响遗属生活困难补助。从2025年起,这笔补助将在1054元至1406元间浮动,具体数额由各州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办理手续时需要特别注意:除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等常规材料外,还需提供退休人员2014年9月前的工资凭证。对于同时参加职业年金和医保的退休人员,家属可到不同部门分别办理余额提取。西宁市社保中心负责人提醒,近期发现多起冒领案例,建议家属通过"青海人社通"APP进行线上预审。


  高原的夜风掠过社保大厅的门廊,工作人员仍在加班处理激增的申请。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这项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制度正在接受现实考验。某个办理窗口前,刚办完手续的王女士红着眼眶说:"虽然钱不能弥补失去亲人的痛,但至少让活着的人感受到制度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