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一位朋友的私信,说自己考进体制内了,结果入职才发现是合同工。


  今天就给大家好好讲讲这个事,帮准备考编的同学们擦亮眼睛。先记住一个基本常识:真正的体制内只有两种身份——公务员(行政编)和事业编。


  除此之外的岗位,哪怕穿制服、坐办公室,本质上都是临时工、合同工。


  先来简单分分类:


  公务员主要在政府机关工作,比如大家熟悉的税务局、教育局、组织部这些部门。事业编常见于局下属单位、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单位。


  而今天要说的这5类岗位,虽然经常被误认为是铁饭碗,实际上都是签劳动合同的临时岗位。


  第一类:辅警


  每天穿着警服维护治安,看着和正式警察没两样。但辅警和警察有本质区别:正式警察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或者公安院校联考,而辅警只需要通过单位自主招聘。


  招聘门槛确实低不少,文职辅警大专学历就行,外勤辅警高中毕业就能报。


  待遇方面,经济发达地区每月能有五六千,但很多地方只有两三千。


  最大的问题是晋升困难,干十年可能还是辅警。


  不过有个好处:工作时间相对固定,适合边工作边备考公务员,当个跳板。


  第二类:大学生村官


  这个最容易混淆,很多人以为是乡镇公务员。其实大学生村官属于基层服务项目,和三支一扶、西部计划一样,服务期(通常2-3年)满后需要重新择业。


  虽然不算编制内,但享受考公优惠政策:有的省份给加分,有的设置专门岗位。待遇参照当地事业单位水平,每月4000-6000不等。


  工作内容包罗万象,从帮村民办社保到推广农产品都要参与。适合当作考公跳板,不建议长期发展。


  第三类:社区工作者


  经常挨家挨户走访的网格员就是典型代表。很多人误以为他们属于街道办,其实街道办工作人员是正经事业编或公务员,而社区工作者是街道办聘用的合同工。


  招聘要求大专起步,一线城市会提到本科。


  待遇看地区,像深圳年薪能到10万,中西部可能月薪就两千多。


  工作特别琐碎,从调解邻里纠纷到组织核酸检测都要管。但有个隐藏优势:很多地方招录公务员时会专门设置面向社区工作者的岗位。


  第四类:法院书记员


  在法庭上埋头记录庭审过程的就是他们。虽然工作在法院这种高大上的单位,但99%的书记员都是合同工。


  招聘门槛不高,大专学历就能报,有些地方会要求法律相关专业。


  月薪普遍在3000元左右,经济好的地区能到5000。


  工作强度可不小,一个法官配一个书记员,每天要处理大量案卷。不过这份工作有个特别好处:能积累大量法律实务经验,对准备考司法考试的同学很有帮助。


  第五类:政府项目专员


  这是近几年新出现的岗位类型,特别容易迷惑人。


  经常打着XX局项目办、XX中心项目组的名头招聘,实际是政府部门通过劳务派遣雇用的临时工。


  这些岗位通常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有些甚至要研究生,工作内容涉及城市规划、重点项目跟进等"高大上"业务。


  月薪看着不错,一线城市能给到8000-10000,但不解决户口,没有晋升通道。最坑的是项目结束就可能失业,去年某新一线城市就有几十名智慧城市项目专员集体下岗的情况。


  说了这么多,那么为什么这些岗位要招合同工?三个现实原因:


  编制数量严格控制,但基层工作量大,不得不聘用临时人员;


  特殊时期需要(比如防控期间大量招聘流调员);


  某些专业技术岗位编制不足,通过合同制引进人才。


  给准备报考的同学三条建议:


  看清招聘公告落款单位:写着"XX局"直接招的可能是合同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会有"编制"等字样


  问清社保缴纳方式:正规编制都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合同工缴企业养老保险


  留意服务期限条款:带编制的岗位不会设置服务期,合同工常有"未满X年离职赔款"的条款


  那么,这些合同工岗位就完全不能考虑吗?


  也不是。适合三类人群:


  过渡备考:想要边工作边考编的应届生;


  积累经验:想进体制但专业不符,先做相关工作的往届生;


  求稳定:在当地有关系能保证长期聘用的(比如某些单位会续签合同10年以上)。


  最后提醒大家,不要被工作单位的名头迷惑。


  某位在市政府大楼工作的合同工说过大实话:我和保安的区别就是他在一楼站岗,我在八楼写材料,本质上都是临时工。


  考编路上一定要仔细甄别,祝大家都能找到真正的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