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入水平与结构


  1.平均月收入


  重庆外卖骑手的平均月收入约为7370元,年收入区间为3.6万-18万元。其中,“单王”骑手月收入可达近3万元。区域差异显著,渝中区平均月薪最高(10.6K),其次是九龙坡(9.1K)、渝北(8.1K),沙坪坝最低(7.5K)。


  2.收入构成


  收入主要以计件制为主,每单配送费5元起,高峰时段(如午餐晚餐)可达7-9元/单,部分平台提供补贴和奖励。专职骑手有固定工作时长(通常8小时),收入高于兼职骑手;兼职骑手无底薪,依靠订单提成。


  3.与全国对比


  重庆骑手收入略低于一线城市(如北上广深专职骑手月均1.1万元),但高于三线城市平均水平(5556元)。


  二、工作时长与效率


  1.日均工作时长


  多数骑手选择中等工作时长(4-8小时),集中于午晚高峰(11:00-13:00、17:00-20:00),其余时间可自由支配。极端案例:部分骑手为偿还债务或追求高收入,每日工作超12小时,但占比不足1%。


  2.地形与配送难度


  重庆为山城,地形复杂,电动车使用受限,骑手多依赖摩托车配送,成本较高(燃油、维护费用),且高温天气进一步增加体力消耗。


  三、成本与挑战


  1.生活成本与净收入


  重庆主城区生活成本较高(如房租、餐饮),部分骑手月均收入需扣除2000-3000元基本开支,实际可支配收入有限。摩托车燃油、维修等费用占比约10%-15%,进一步压缩净收入。


  2.职业风险


  交通事故频发,因平台算法优化要求“最短配送时间”,骑手常面临逆行、闯红灯等压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虽覆盖重庆,但参保率仍待提升,部分骑手缺乏稳定保障。


  四、职业流动性与社会认知


  1.过渡性就业特征


  约48%的骑手全年接单不足30天,流动性高,多数将外卖视为短期过渡选择,攒钱后返乡创业或转行。年轻骑手(18-28岁)占比48%,注重工作灵活性以兼顾家庭与事业。


  2.学历与社会偏见


  网传“高学历骑手”数据被证伪,重庆骑手学历以高中及以下为主,但职业选择更多出于收入需求而非教育背景。社会对骑手的认知仍存偏见,部分人认为其职业缺乏技术含量,但实际需熟悉地形、沟通技巧及抗压能力。


  五、政策与行业建议


  1.优化算法与权益保障


  建议平台减少骑手无效等待时间(占在线时长的30%-40%),优化派单规则以降低疲劳风险。推动职业伤害保障全覆盖,探索灵活社保方案(如按单缴费)。


  2.提升职业认同感


  加强骑手技能培训(如急救、导航优化),建立晋升通道(如站长、调度员),增强职业稳定性。


  总结


  重庆外卖骑手收入呈现“多劳多得”特征,但受地形、成本及政策限制,实际收益与风险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