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前几天写了一篇【缴纳社保的职工注意啦:2个年限和1个基数,影响退休待遇的高低 】的文章。有的小伙伴在评论区留言,询问灵活就业退休与企业退休有何差异,按哪个档次缴费更划算?其实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有两种缴费方式可以选择:一是可以选择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二是可以选择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下面通过对比分析,重点聊一聊按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灵活就业退休和企业退休的差异,以及选档缴费的问题。


一、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条件是什么,与企业退休职工有哪些差异?

  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条件与企业职工比较类似:


  (一)二者均需要同时满足年龄条件和年限条件。年龄条件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年限条件即养老保险最低累计缴费年限应缴满15年。


  (二)二者最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上。女灵活就业人员55岁退休,企业女工人50岁,女干部55岁,女特殊工种45岁。相对来说,女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普遍晚于企业女职工,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多缴5年的养老保险费用,也就是缴费年限存在差异。


二、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金应如何计发,与企业退休职工有哪些差异?

  灵活就业人员退休时的养老金计发公式与企业退休职工是一致的。


  基本养老金计发公式: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1.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基数×全部缴费年限×1%;


  2.过渡性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基数×(视同年限+折算年限)×1.4%。


  3.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其中:基础养老金计算基数=【退休时上年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退休时上年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市指数和÷缴费年限】÷2 。市指数和为本人每年缴费工资基数与对应年度市职工平均工资之比的和 。


  (一)根据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公式可知:基本养老金与全部缴费年限、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退休时上年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成正比。


  (二)虽然计发公式一致,但还是略有差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过渡性养老金上,因为对于大部分灵活就业人员来说,普遍是没有视同缴费年限,或者退休时没有进行认定上,导致没有过渡性养老金。如果有视同缴费年限,灵活就业人员一样有过渡性养老金。


三、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如何选档更划算?

  (一)灵活就业人员和企业职工的缴费方式


  1.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方式。每年7-8月份,各省(市)会公布上一年度全口径平均工资。灵活就业人员以此作为缴费依据,通过选档,确定下一缴费周期的缴费基数。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为20%,其中:12%计入养老基金统筹账户,8%计入个人账户。


  2.企业职工缴费方式。企业统筹缴费比例16%,以上一年度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个人缴费比例8%,以个人上年度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缴费基数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为上年度省(市)全口径平均工资的60%-300%。企业部分和个人部分将分别由企业统一缴纳。


  在缴费基数、缴费年限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灵活就业人员和单位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是完全一样的。


  关于选档的问题,全国各地略有差异:有的地区设置为7档,有的地区设置为8档。


  我们来看下今年辽宁省沈阳市的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选档要求:自2020年8年起,沈阳市的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当期养老保险费以5238元作为月缴费基数。在原有7个(60%、70%、80%、90%、100%、200%、300%)缴费档次基础上,增设2019社保年度个人缴费基数下限(2881元)的缴费档次。实质上,增设的缴费档次相当于55%的档位。


  新增设的缴费档次,为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增加了选择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压力。


  (二)灵活就业人员选档测算


  接下来,我们就以辽宁沈阳为例,进行选档测算。既然是测算,我们只谈普遍性,不谈特殊性,暂时忽略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利息、通货膨胀等因素。


  案例:老王自2020年8月起,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开始缴纳养老保险。2020年全口平均工资为5238,每年平均涨幅按400元(5238-4801=423元)计算,15年后按照60岁退休(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39个月),2035年的全口径平均工资约为10000元,15年间的全口径平均工资的均值约为7500元(相当于每年以7500元为缴费基础依据),我们分别选取55%,60%,80%,100%,300%共5个缴费档次进行测算。


  1.选取不同缴费档次,15年后领取的养老金情况


  (1)选取55%档次:养老金约为:10000*(1+0.55)/2*15*1%+59400/139=1590元/月;


  (2)选取60%档次:养老金约为:10000*(1+0.6)/2*15*1%+64800/139=1666元/月;


  (3)选取80%档次:养老金约为:10000*(1+0.8)/2*15*1%+86400/139=1972元/月;


  (4)选取100%档次:养老金约为:10000*(1+1)/2*15*1%+108000/139=2277元/月;


  (5)选取300%档次:养老金约为:10000*(1+3)/2*15*1%+324000/139=5330元/月;


  2.选取不同缴费档次,15年期间所需支付社保成本费用情况


  (1)选取55%档次:个人账户约有59400元,个人实际支出148500元;


  (2)选取60%档次:个人账户约有64800元,个人实际支出162000元;


  (3)选取80%档次:个人账户约有86400元,个人实际支出216000元;


  (4)选取100%档次:个人账户约有108000元,个人实际支出270000元;


  (5)选取300%档次:个人账户约有324000元,个人实际支出810000元;


  3.选取不同缴费档次,缴费回本时间情况


  (1)选取55%档次:回本时间约为:148500/1590/12=7.7年;


  (2)选取60%档次:回本时间约为:162000/1666/12=8.1年;


  (3)选取80%档次:回本时间约为:216000/1972/12=9.1年;


  (4)选取100%档次:回本时间约为:270000/2277/12=9.8年;


  (5)选取300%档次:回本时间约为:810000/5330/12=12.6年;


  从上述测算可以看出:


  1. 选取55%档次,缴费成本最低,回本时间短,缴费回报率最高,最划算。


  2. 选取档次越高,缴费成本越高,回本时间越慢,缴费回报率越差。


  3. 选取档次越高,对应的养老金越高。如果经济条件比较好,个人身体健康,缴费档次越高,寿命越长,越划算。


  4. 在回本时间测算中,没有考虑养老金调整的因素。就目前我国养老金的调整趋势,连年上涨,所以实际的回本速度还应比测算的速度快。


  5. 缴费时需要考虑个人的身体因素。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77岁,如果经济条件较差,建议按照最低档缴费,回本时间快,最划算。否则人去世了,连缴费成本都收不回来,更不划算。


写在最后:

  1.灵活就业退休与企业退休主要差异体现在:缴费基数、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


  2.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档位,决定了养老金的多少。按照养老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一般来说:缴费档次越高,成本费用越高,回本周期越长。但是,相应的养老金也就越高。


  3.灵活就业人员选档:要综合考虑个人经济条件、身体情况。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身体情况一般的人员,建议选择最低档位缴费,缴费成本低,回本时间短,最为划算。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身体情况较好的人员,不建议选择300%档位缴费,缴费成本高,回本时间长。可以选择100%档位即可,性价比较高。对于比较富裕的,可以选择大病类的商业保险,更划算。


  养老金并轨以后:灵活就业人员、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以后的养老金待遇差距还是很大的,对此,你怎么看?


  关于灵活就业退休相关问题,欢迎留言!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我是@人事通,讲述人事那些事儿。


  欢迎评论、转发、点赞、收藏呦


  #职场我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