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与存款的区别


  一.存款


  35岁开始存钱


  到50岁总15年,每年存1万


  本息合计18万


  左右50岁退休后开始用◇活到80岁


  合计30年◇18万/30年=6000/年


  6000元/12月=500/月


  一.社保


  35岁开始缴纳◇连续15年


  社保每月交791元


  791元 x 12月=9492元/年


  9492元 x 15年=142380


  退休工资◇2160元/月+补贴2800/年退休2160元 x 12月 x 30年=777600补贴2800元 x 30年=84000


  总计领:777600+84000=861600


  社保交15年、20年、25年的区别


  参保15年


  基础养老金=5865x(1+0.6)÷2x15x1%=703.8元个人养老金=5863x8%x12(月)x15(年)÷139


  =607.5元


  合计1311.3元


  参保20年


  基础养老金=5865x(1+0.6)÷2x20x1%=938.4元个人养老金=5865x8%x12(月)x20(年)÷139


  =810.1元


  合计1748.5元


  参保25年


  基础养老金=5865x(1+0.6)÷2x25x1%=1173元个人养老金=5863x8%x12(月)x25(年)÷139


  =1012.6元


  合计2185.6元


  社保交15年、20年或25年


  小美:35岁起缴社保,缴满15年小桃:30岁起缴社保,缴满20年小云:25岁起缴社保,缴满25年


  假设:


  三人所在地的月平均工资均为6000三人上班工资也为6000,缴费基数为100%


  单位缴费比例16%,个人缴费比例8%


  三人在同一年满50岁退休,养老金差多少呢?


  基础养老金差多少


  月基础养老金=当地月平均工资 x (1+个人平均缴费指数)÷2x缴费年限x1%


  【小美】


  基础养老金=6000x(1+1)÷2x15x1%


  =900


  【小桃】


  基础养老金=6000x(1+1)÷2x20x1%


  =1200


  【小云】


  基础养老金=6000x(1+1)÷2 x 25x1%


  =1500


  缴费年限增加,基础养老金同比例增加。


  合计养老金差多少


  合计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


  【小美】缴满15年


  合计养老金=900+443=1343/月


  【小桃】缴满20年


  合计养老金=1200+591=1791/月


  【小云】缴25年


  合计养老金=1500+738=2238/月


  社保交15年与交25年,每月相差895,每年就相差10740。


  假设活到80岁,交15年居然比25年少领32.2万!


  多交10年,总共多交6万,退休多领32万,5倍回报率有没有还不错。


  个人账户养老金差多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


  PS :50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为195。


  【小美】


  个人养老金=6000x8%x12x15÷195=443【小桃】


  个人养老金=6000x8%x12x20+195=591【小云】


  个人养老金=6000x8%x12x25÷195=738


  为方便计算,假设账户利率为0,缴费年限增加,基础养老金同比例增加。


  TICKET


  缴社保一定要知


  道的三件事◇


  养老起码交够15年


  养老保险的最低门槛是15年,到退休年龄可以领退休金。


  到期可以不再交,但交的越多,养老金越多。


  2、医保别断缴


  医保断交,第2个月就不能住院报销。


  但累计年限和余额不会清零。


  医保累计交15-30年,才能享受终身医保。


  3、试用期也要缴社保


  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保,是法定义务,哪怕员工是处在试用期。


  社保缴满15年


  不用再交?


  +收藏!!


  赶紧


  养老保险分为城镇职工养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类。退休条件都是缴满15年,够年龄就能退休。


  养老保险


  职工养老保险


  居民养老保险


  退休条件:


  男55/女50,累计缴满15年


  退休条件:


  累计缴费满15年;参保人满60周岁


  月薪8000


  社保交15年 vs 25年◇


  退休金差多少?


  赶紧+收藏!!


  举个例子:


  姓名:小张


  年龄:30岁


  月工资:8000元


  参保类型:交企业职工社保


  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为7000元


  每个月需要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为:单位缴纳:8000x16%=1280元个人缴纳:8000x8%=640元


  假设小张每年的工资涨幅与社会平均工资涨幅一致,按5%进行计算,不考虑通货膨胀、个账利息、政府养老补贴等因素,且计发月数为139个月。那么小张交养老保险15年和25年。


  那么,到底交满15年是否可以不用再交了?①企业职工:根据法律规定,单位必须给在职员工缴纳社保,其中就包含职工养老保险,因此如果一直工作到退休,养老保险也是要一直交


  ②灵活就业/无业人员:考虑到各种现实状况,比如离职、创业、或者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养老保险累计缴纳年限满15年后,到了规定的年龄就可以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


  养老保险交15年和25年区别究竟是什么?


  简单说一下,职工养老养老金的构成:基础退休金+个人账户的养老金


  计算方式: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x缴费年限x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余额÷计发月数


  从公式中我们不难看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都和缴费年限成正比。


  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越多


  五险一金有啥用


  缴纳比例


  作用


  个人8%


  .累计交满15年,退休后终身有


  1.养老保险


  养老金


  单位20%


  特点:可以中断,影响不大


  个人2%


  医疗报销50%以上,退休后享受.医保特点:中断3个月以上会失效


  2.医疗保险


  单位10%


  个人0


  .生育后资料给单位,报销相关费用.特点:个人不能交生育保险


  3.生育保险


  单位0.8%


  个人0


  .工作时受伤报销医疗费,保工作期间和上下班途中事故


  4.工伤保险


  单位


  .特点:个人不能交工伤保险


  0.2-1.4%


  个人1%


  .交费满1年,失业后按交纳年限领取失业保险金,主动辞职不能领.特点:个人不能交失业保险


  5.失业保险


  单位2%


  6.住房


  个人5-12%。租房、买房、建房、装修都能用.特点:住房公积金可以断交。


  公积金单位5-12%


  养老保险


  1.简单点说,就是退休后国家给咱发"工资"


  2.领取条件


  ①女性55周岁,男性60周岁


  ②退休之前养老保险累计缴满15年


  3.重点:


  ①不支持一次性补缴


  ②到了退休年龄缴费不满15年,可以再接着缴5年


  ③个人可以交养老保险,但没有公司划算


  ③缴费基数越高,缴纳年限越长,退休可以领的钱越多


  生育保险


  1.可以报销孕检、生育费,还能领生育津贴


  2.报销条件:


  ①需在所在单位缴满1年②在当地生育才能报销


  3.生育津贴:


  ①领取额度为:


  上年度单位人均月缴费工资÷30天 x 产假天数


  ②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只能二选一,哪个高就领取哪个


  ①男女都要缴纳;②没有工作的女性,可以用老公的生育保险报销;③如果中断,要连续缴1年才能享受。


  医疗保险


  1.累计年限


  ①男性需缴满25年,女性20年


  ②缴满之后,即使不再缴费。也可以享受医保待遇


  2.重点


  ①断缴少于3个月,补缴后次月才能再用


  ②断缴大于3个月,小于6个月,补交之日起6个月后可以再用


  ③断缴大于12个月,补交之后1年可以再用


  ④报销原则:两定点,三目录,起付线以上,封顶线以下,报销有比例和用药限制


  医保报销:


  高不报、低不报、中间部分才能报


  超出封顶线,不报销。医保部分报销,


  封顶线通常为20万。


  医保全报销:


  甲类药品报销100%


  不报销乙类药品:


  报销70%-100%


  丙类药品:特效药、靶向药等


  不报销


  起付线500-1000元不等


  不足起付线,需个人支付


  *可配置百万医疗险作为医保的补充,报销医保报不了的部分。


  住房公积金


  1.买房贷款、租房、还贷、装修等都能用2.重点:


  ①公积金买房利率低,但是断缴不能申请②公积金每年7月有年息


  ③公积金贷款有上限,每个城市不同


  3.缴纳比例:


  ①大部分是公司和个人按照1:1的比例来缴②但很多公司会按照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基数


  4.公积金使用:


  ①住房型:买房、租房、还贷、翻新、装修②非住房:离职、大病、出国、退休、死亡。


  数据来源于社会保障卡 GZ 号,各地政策不同,建议咨询当地社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