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保险通常指由政府主导,为广大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风险防范的综合性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居民医疗保险、居民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具体如下:


  居民医疗保险


  -为解决城镇非从业居民医疗保障问题设立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后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 参保对象: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等。


  - 筹资方式: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 保障内容:参保居民生病或受伤接受医疗服务时,可按一定比例报销医疗费用。


  居民养老保险


   由政府组织引导,面向城乡居民的一项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旨在保障居民老年基本生活需求。


  - 参保对象: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


  - 筹资方式: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个人可在规定缴费档次内自主选择,多缴多得。


  - 保障内容:居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缴费满足规定年限,可按规定定期领取养老金。


  


  失业保险


  -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用人单位、职工个人缴费及国家财政补贴等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因非本人原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并通过转业训练、职业介绍等手段为其再就业创造条件的制度。


  - 参保对象: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 筹资方式: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


  - 保障内容:参保人因非自身原因失业,且已办理失业登记等,可在一定期限内领取失业保险金,获得经济补偿。


  


  2025年居民保险有一些政策变化,如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增加30元;参保居民门诊统筹报销比例提升至65%,“两病”人员提升至75%;对连续参加居民医保满4年的群众,从第5年起每多参保1年可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至少1000元;除新生儿等特殊群体外,对未在居民医保集中参保期内参保或未连续参保的人员,设置参保后固定待遇等待期3个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