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门诊大病最高报销90%、住院费用最高报销95%
12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深圳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有关情况。在深化医改过程中,深圳在体现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方面有什么样的做法?“罗湖医改”曾是深化医改的典型经验,近年来,罗湖区采取了哪些新的举措,取得了什么新成效?在发布会上,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清、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区长左金平做了详细解答。
深化医改,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在发布会上,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清表示,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改革成不成功的重要标准。“2023年全市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市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16.2%,群众就医负担应该是大大减轻。深圳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我们将83万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也纳入到保障范围,建立连续参保激励机制,参保率达97.6%。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机制,普通的门诊最高报销80%,像恶性肿瘤等门诊大病最高报销90%、住院费用最高报销95%。我们还推出‘深圳惠民保’,理赔超15万人次、理赔了3.6亿元,报销覆盖庞贝病等罕见病高价自费特效药。二是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启动‘编制池’改革,解决高层次医学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入编问题。推行人员总量管理,努力实现编内编外人员‘同工同酬’。拓宽财政、医保、价格等薪酬保障来源,优化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医院不同科室之间薪酬的差距,逐步缩小奖励绩效工资占比。整个2023年全市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比达到52.1%。 三是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全市70%的社康机构开放了午间门诊和夜间门诊。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等9家医院开展无陪护病房服务试点。所有的市属医院均设立‘一站式’群众诉求服务点,对群众的投诉‘接诉即办’,让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更舒心、更放心。”
实施健康罗湖行动计划,实现基层健康治理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区长左金平介绍,罗湖建立了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实施健康罗湖行动计划,做好医防融合以及医教、医养结合,努力管好居民一生的健康,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举措:一是建设健康社区。牵头成立了109个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投入专项资金在社区建设健康自测小屋、网格化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街道社康中心挂牌街道疾控中心,打造一支居民健康促进员队伍,加大健康宣教力度,2023年罗湖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50.9%。二是开展医防融合。市区联动,组建医防融合小组在社康机构培训、带教、坐诊等,提高社康机构防病能力。支持集团建立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监测网络,重点癌症早诊率达65%以上。成立罗湖家庭医生呼叫中心,对家庭医生签约居民进行全流程、全天候管理,为居民制定“健康账单”,提供“健康宝典”服务。三是开展医教结合。强化教卫联动,推动社康进校园、学生体检进社康,推进健康校园建设。开展健康少年行动计划,为在校学生提供肥胖、近视、心理等健康干预和管理,2022年罗湖区监测点学校学生近视率同比下降6.3%。四是优化医养结合,推动卫健与民政联动,探索将老年病医院和社康建进养老机构,实现家庭病床与居家养老床位“两床合一”,为辖区有需求的老人免费安装防跌倒扶手。探索建设智慧家庭病床,实时监测患者健康状况,提供远程诊疗、在线咨询等服务。
深圳建成“15分钟社康圈”
深圳建成“15分钟社康圈”,社康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39.3%,84.7%高血压、76.9%糖尿病患者在社康机构就诊。陈清介绍,深圳通过“一张蓝图”有序规划,自“十四五”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着力补齐原特区外医疗资源短板,布局肿瘤、心血管、康复、精神、神经等专科资源。组建21家基层医疗集团,将所有社康机构交由区属综合医院来举办和管理,区属医院与所属社康机构形成人财物、绩效分配“一家人”,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一张网”,实现社康机构网格化布局、规范化管理、便民化服务。“十四五”以来,整个深圳新增了社康机构195家,达到970家,实现了每个区至少有一家基层医疗集团、每个社区最少有一家社康机构。 同时也通过“一套机制”来夯实基层。市人大常委会将社康服务扩容提质作为“1号提案”,由市政府的主要领导牵头办理。对符合条件到社康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财政方面按学历给一次性生活补助,全市每万人全科医生就达到5.2名。社康机构价格标准比二、三级医院分别下调15%、20%,而医保报销比例比二、三级医院高10%、20%。全市有1100余万参保人绑定在基层医疗集团来首诊,医保按照每家集团绑定的参保人数量来核定门诊统筹费用,实行“总额管理、结余留用”,从而比较好地引导健康管理。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如果签约家庭医生,还可以享受报销90%的医保用药优惠。
深圳率先建立医院集团总药师制度
现在越来越多的慢性病和常见病治疗和管理已经下沉到社康,社康用药的科学性和便利可及都受到群众关注,罗湖区社康机构是如何保障居民用药需求?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区长左金平介绍,深圳率先建立医院集团总药师制度,通过整合资源成立“药学中心”,实现药品联动管理,重心下沉。具体是四个统一、一个开设:一是统一药师队伍。集团总药师参与临床科室查房、病例讨论、多学科会诊等工作,专科临床药师“共享、共用”。二是统一药品目录。统一集团医院社康之间用药目录,品规数1977种,每年进行调整,使居民在社康能享受到和三甲医院相同的用药服务。三是统一药品采购储备。各社康机构通过预约取药、库存储备调剂、个性化药品采购,实现集团目录内药品相互调剂,目录外药品及时采购,最大限度满足老百姓用药需求。四是统一指导合理用药。通过临床药师结合AI技术,实现对集团医院和社康机构处方调配前置在线审核。五是开设药学门诊。在辖区人口数量大的10家社康机构常设药学门诊,以临床药师为主,指导群众安全合理用药。接受药学门诊服务后的患者高血压达标率提升至92.3%,血糖达标率提升至96.3%,用药依从性比例上升25.4%。
文 | 记者 张华 王俊题图 | 羊城晚报资料图
编辑:郭子扬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