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年多“找档案” 顾村镇热线平台帮助市民认定工龄
先后6次拨打12345热线,只为寻找一份30多年前的档案。为了解决市民的“急难愁盼”,顾村镇城运中心热线平台在一年多里到处走访,协调多部门帮忙,最终圆满解决“找档案”难题。
去年6月,准备办理退休的顾先生向12345市民服务热线求助称,需要顾村劳务所帮助其寻找档案,他希望通过档案认定1985年1月至1988年1月之间的3年工龄。顾村镇城运中心热线平台将此工单派至属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经初步查询,顾先生档案于1988年7月2日转至宝山县劳动服务公司,转档记录显示:同期转档18人,但仅有17份档案,缺失了他的那份。后这批档案转至刘行劳务所(现与顾村劳务所合并)。而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档案室,保存的只有他2003年征地时建立的档案,并无1988年相关材料。找到当时接收档案的退休人员询问情况,对方说,1988年无专门保管档案的场所,顾先生1988年的档案极有可能从未进库,无从查找。据了解,上述3年时间里,顾先生在宝山区一家钢铁厂工作。
随后,顾村镇城运中心热线平台再次协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拓展办理思路,联系社保部门探讨如何解决。宝山区社保中心帮忙查询了与顾先生同一批进厂、出厂人员的工龄认定情况,系统显示无一人认定过工龄,且材料只能说明顾先生在厂工作过,不能证明其为劳动部门批准的合同制工。
顾村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继续排查,协调区就业促进中心档案室查找其当时的调配单,可惜也未能找到相关材料。中心向顾先生解释说明情况,但其坚称自己是农村合同制工,劳动部门有批复。
经充分分析研讨,顾村镇城运中心热线平台和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前往钢铁厂寻找历史文档,无奈无果。不过,多方查询后,找到了与顾先生同时进厂出厂的5个人,其中有2个人档案在宝山区,是有工龄的。通过这两人档案材料,判断顾先生符合认定工龄条件,于是再次协调区社保中心和区就业促进中心查找材料,终于找到了顾先生的身份认定佐证材料。
至此,历时一年多的“找档案”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不久前,顾先生联系到顾村镇城运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表示工龄已经认定,退休手续顺利办好,非常感激办事人员。
新民晚报记者 夏韵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