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社保网” 撑开“保障伞”


    社会保障工作关系千家万户,是民生的重中之重。1月21日,记者从市人社部门了解到,去年,我市社保参保人数稳步增长,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46.3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137.38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2023年底增加19.66万人,同比增长7.2%。退休群众的“钱袋子”更稳了,社会保障服务更贴心了。


    保障加码


    “补充工伤保险”广覆盖


    工伤预防在保护劳动者权益、减轻个人经济负担、降低企业成本,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市着力健全完善三位一体工伤预防体系,去年,为建筑施工单位和在建工程项目举行建筑行业工伤预防专场培训,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公司、社会团体等干部职工群体开展工伤预防宣讲和研学活动,为不同行业的企业实施开展“一企一策”专项课题,引领大中型企业自主开展工伤预防工作,系列活动共覆盖1300余家企业16500余人。


    同时,为全面构建我市工伤康复体系,市社保部门草拟了《南昌市推进工伤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全省工伤康复事业做好先行先试工作。全面落实工伤保险阶段性降费政策,去年1月至12月共为企业累计减少工伤保险费1.25亿元。


    “工作人员向我讲解了政策,跟我算了缴费和待遇标准,我觉得挺划得来的。每个月只需19元,每天只需0.63元,但待遇项目有12项之多。有了这项政策后,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去年办理了补充工伤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王绍英很开心。


    去年3月1日起,我市全面推动《南昌市补充工伤保险办法(试行)》落地实施。截至去年12月31日,南昌市补充工伤保险正常参保缴费人数127.43万人,去年1月至12月资金征缴12486.83万元,待遇支出347.82万元。


    “我们创新建立灵活就业人员用工备案制度,率先开发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理、用工备案、事故快报、职业伤害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待遇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伤智审信息化服务平台,并和税务征缴系统、承办机构偿付系统、社保信息系统对接,实现数据汇聚回流,做到‘一机在手、掌上通办、随时可办’。”市社保中心主任万晖表示。


    改革深入


    累计支付职业年金13424万元


    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我市确保退捕渔民、被征地农民、特殊群体应保尽保。22058名退捕渔民已纳入养老保险,参保率100%;全市被征地农民已参保8.17万人,已落实缴费补贴6.02万人,补贴金额4.31亿元;特殊群体实现政府100%代缴,已为我市84723名条件困难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为57706名困难人员按月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


    我市社保部门结合实际创新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资助试点工作,当前,已覆盖全市各县区。截至去年12月底,参与个人资助项目受益群众已达2218人,累计缴纳基金8925.31万元。


    为保障社保基金盘安全,社保部门主动与公安、民政、法院、监狱等部门联动,加强人社系统内外数据交换共享,通过数据比对识别并核查疑点数据,追回社保基金损失,同时,实现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追回工作零的突破。


    我市还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现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及退休政策统一衔接,严格依法依规经办;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全面提速。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覆盖16.14万人,为2.65万人累计支付职业年金待遇13424万元。


    服务升级


    加大第三代社保卡换发力度


    在南昌县澄碧湖南苑广场举办的“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现场,社保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参保缴费政策及流程、待遇申领途径等核心问题,确保群众能够听得懂、记得住。


    去年,市人社部门联合各县区,深入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同时,聚焦高频服务事项,社保部门为全市876家企业提供针对性上门经办服务,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合理诉求,有效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效能。深入推进“221”服务体系及“1+12”便民解忧服务品牌建设工作,把“解忧室”品牌从市本级推广至全市各县区,跨县区联动办,截至去年12月31日,经办窗口、接待室、“1+12”解忧室累计接待办事群众18.2万余人。


    我市还持续提升“网办率”水平,全市各县区社保业务“网办率”均保持在90%以上。创新开展退休档案预审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社保卡应用管理平台二期建设,持续推动社保卡应用场景建设。探索开展社保卡即时保号换卡,实现保号换卡现制现取。简化换卡流程,探索“先换卡后注销”方式补换卡,切实保障持卡人自由换卡权利。


    接下来,我市社保部门将进一步健全参保扩面协作机制,利用系统数据和跨部门共享数据,不断推进重点群体参保缴费,稳步提高养老保险参保率和缴费率,有效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更好实现“伤有所助”。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是国家实行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起始之年,我市将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决策部署,开展各种形式的政策宣传解读,推出完善退休档案预审机制,全力确保经办平稳有效衔接。


    此外,我市将加大第三代社保卡换发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先换卡后注销”方式补换卡;加快推动社保卡银行网点即时保号换卡业务,实现2025年全市可办。


    (洪观新闻记者 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