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业形态日益多元的今天,灵活就业已成为不少人的选择。走在街头,穿梭而过的外卖小哥、快递员,或是坐在电脑前专注创作的自媒体人,他们都属于庞大的灵活就业群体。据统计,截至 2024 年底,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突破 2.1 亿人,如此庞大的数字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这 2.1 亿灵活就业人员里,究竟有多少人缴纳了社保和养老保险?他们每月要承担多少费用?对于这些工作灵活、收入不稳定的人群来说,缴纳社保又是否必要?今天,就让我们深入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灵活就业人口规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灵活就业人口达到 2 亿 ,占全国就业人口的 14.3%。灵活就业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自媒体创作者、兼职教师、自由设计师、个体工商户等。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新的灵活就业形式不断涌现,截止 2024 年底,国内灵活就业人员已经突破 2.1 亿人。而且,据相关预测,预计到 2036 年,我国灵活就业人口或能达到 4 亿人。


缴纳社保和养老保险的人数

  在 2 亿多灵活就业人员中,缴纳职工社保的人数此前有 8000 万人左右,也有数据表明参保人员只有 5272 万人,这意味着只有约四分之一或不足一半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了社保。与庞大的灵活就业群体相比,参保比例有待提高。例如,在一些城市的调研中发现,许多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灵活就业者,如家政服务人员、街头摊贩等,由于收入不稳定、对社保政策了解不足等原因,参保意愿较低。


个人每月承担费用

  灵活就业人员缴纳职工社保,其中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通常为 20%。不同区域的缴费基数存在差别,以山西省为例,灵活就业人员能够在本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 60% 至 300% 范畴内选取适宜的缴费基数。倘若选取最低缴费基数,假定为 4000 元,每月养老保险需缴纳 4000×20% = 800 元。再观山东省 2024 年,缴费基数下限为 4416 元,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 20%,医疗保险缴费比例为 8.5%,每月所需缴纳的社保费用为 4416×(20% + 8.5%) = 1258.56 元,一年即为 15102.72 元。若依照 300% 的缴费基数上限 22078 元进行计算,一年则约需缴纳 78000 元 。


缴纳社保和养老保险的必要性

  奠定晚年生活基础:养老保险的核心意义在于为参保者的晚年生活提供坚实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工作与收入均不稳定,在步入老年、劳动能力衰退后,若无养老保险,生活可能陷入经济困境。定期缴纳养老保险,能在退休后换来稳定的养老金,用以支付房租、水电费、食品采购等日常开销,维持一定的生活质量,比如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可保障温饱,让老年人无需为基本生活发愁 。


  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养老保险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越高、年限越长,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


  转移接续灵活:灵活就业人员在不同就业形态之间转换时,养老保险关系可以实现衔接。例如从自由撰稿人转变为企业正式员工,养老保险可无缝对接,保障个人权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不会因就业形式改变而中断养老保障。


  减轻家庭养老负担: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下,子女赡养压力较大。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在退休后有自己的收入来源,能有效减轻子女将来可能面临的赡养压力,让家庭关系更加和谐,也符合我国传承的家庭伦理观念 。


  高比例报销减轻负担:职工医保报销比例较高,退休职工退休后的报销比例可达 93%、94% 和 95%,4 万元以上部分报销比例高达 97%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生病就医时,医保报销能大大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比如患重病住院花费 20 万元,医保报销后个人只需承担较少部分,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终身医疗保障:达到退休年龄,医保缴费达到当地规定年限(如山东省 2026 年 1 月 1 日后,退休医保年限统一为女同志 25 年、男同志 30 年 ),以后不用继续缴费,还可享受医保个人账户待遇。退休职工每月能领取医保个人账户金额,70 周岁以下每月 100 元,70 周岁及以上每月 125 元,用于日常买药等医疗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