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人社局厚植人才培育沃土
黄冈日报讯 (通讯员方敏)去年以来,罗田县人社局围绕“人才强县、人才振兴”战略要求,罗田县坚持把实用人才培育纳入稳就业保就业重要举措,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乡土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介绍,2023年,共开展创业培训1254人、技能培训4125人,完成各类补贴性职业培训5379人,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全省“工匠杯”技能大赛、全市人才现场会先后在该县召开。
坚持高位统筹,领导重视顶格推。罗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实用人才培育工作,营造了“政府主导推进、部门主力实抓、校企主体落实”一盘棋推进的工作格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县长为组长,组织部长及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人社、乡村振兴局等11个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研究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强化资金保障。县政府将实用人才培育纳入强县工程以及年度“绿色通道”计划的总盘子,及时把实用人才培育与综合民生政策落实、就地城镇化、四乡工程试点等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不仅在住房、求学、就业上出台奖励政策,每年还在财政预算中整合1000万元专项资金。强化考核结账。出台《罗田县乡村振兴急需实用人才培育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将10类急需实用人才纳入培育计划,结合各责任部门、各乡镇落实情况,年终开展实绩考核,及时兑现奖惩。
坚持高标部署,整合资源聚力办。在实际推进工作中,该局重点聚焦平台、师资、品牌三大核心资源,强化整合、一体布局。整合一个平台。及时将农业农村、文旅、住建、卫健、民政等部门涉及的乡村振兴实用技能人才培训项目整合到县公共实训基地,由基地采取“统一派单、统一组织、统一考核”的方式开展培训。明晰一套体系。建立“县委政府领导、人社部门牵头、主管部门组织、成员单位联动、社会各方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明确在县委政府统筹下,人社部门综合调度、农业部门调查摸底、财政部门全力保障、教育部门协调指导、平台公司及时承接,确保人才用得上、可持续。打响一批品牌。聚焦黑山羊、中药材、板栗3个主导产业和农文旅融合方向,将实用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重点解决人才回来做什么的问题,真正把人才引到特色产业发展上,打造叫响全省乃至全国的罗田实用人才品牌。“罗田吊锅烹饪师”“鸠兹药农”等一批实用人才品牌获得较好的美誉度和较高的认知度。
坚持高效推进,优化服务大力培。为让更多的人才多技多能,该局重点在培训上做文章,不断优化环境、下足绣花功夫,让更多的实用人才脱颖而出。广拓培训领域。按照“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立足实际、深耕乡土、聚焦产业、联合办班,多层次、广角度开展技能培训。先后与卫健部门联合开展艾灸技能培训、和文旅部门联合开展旅游导游培训、同住建部门联合开展乡村工匠培训、同民政局联合开展失能人员护理培训等等。创新课堂形式。坚持课堂与实地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多种方式,采用“课堂搬家”模式,将“中药材种植”“养老护理员”等特色培训班办到乡镇、办到农村、办到田间地头,让培训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精准设计课程。结合“双千”包保服务,精准聚焦用工企业及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点菜吃饭,有针对性的开展订单式培训。去年以来,该局与芷灵贸易、宏源药业等10余家企业签订培训协议,既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又帮助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了企业与群众的“双向奔赴”“双向成就”。
坚持高质发展,育用结合两手抓。实用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见苗浇水,更要筑巢引凤。该局坚持问题导向和供应链思维,做到“育”“用”两手抓、两手硬,切实把实用人才培在产业上、训在就业上。搭建承接平台。聚焦好山好水好生态的比较优势,瞄准“2+2”产业主攻方向,建好人才承接平台。投资建设纺织产业园、智慧农业园、黑山羊育肥园、中药材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组建劳务、供应链、资产运营、旅游服务等公司,为实用人才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促进积极就业。用好用活用足各项就业政策,拓展“线上+线下”就业咨询渠道,依托双创基地、人力资源市场、零工驿站等平台开展各项招聘活动,促进更多的实用人才进工厂、进社区、进微店、进超市。2023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7759人,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512人,新创办市场主体70余个,有力推动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建立长效机制。制订《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措施》《支持电商直播助农若干措施》《加快产业人才聚集若干措施》等若干政策文件,提高实用人才待遇,打造人才创业沃土。加大政策宣传、舆论造势,促进全社会形成抓实用人才就是抓发展、抓经济的氛围共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