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财务规划中,选择将资金投入社保还是存入银行进行长期储蓄,需要考虑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和保障功能等多重因素。以下从专业角度对两者进行系统性分析:


   一、收益性比较模型


  (一)社保收益测算


  1. 缴费成本核算


  假设参保人按最低基数缴费(取2023年某二线城市基数下限4,500元),单位+个人合计缴费比例24%(养老16%+8%),月缴费额=4,500×24%=1,080元,20年总成本=1,080×12×20=259,200元。


  2. 养老金预测模型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社平工资+指数化月均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按60岁退休139个月)


  假设参数:


  - 社平工资年均增长3%(近十年实际增速约5-8%)


  - 个人账户记账利率4%(2023年实际为6.12%)


  - 20年后社平工资达10,800元


  计算结果:


  基础养老金≈(10,800+4,500)÷2×20×1%=1,530元/月


  个人账户养老金≈(4,500×8%×12×20)×(1+4%)^20 ÷139≈1,250元/月


  合计≈2,780元/月,年化收益≈12.9%(未考虑养老金连涨机制)


   (二)银行存款收益测算


  1. 大额存单复利模型


  按现行3年期大额存单3%利率,20年复利终值系数(F/P,3%,20)=1.806


  25.92万元本息和=259,200×1.806≈468,000元


  净收益=468,000-259,200=208,800元


  2. 收益对比


  社保年均收益率12.9%显著高于银行存款3%,但需注意:


  - 社保回报包含转移支付和社会平均化因素


  - 银行利率存在下行风险